期刊文献+

从血浊角度浅议冠心病防治 被引量: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血浊”首见于《灵枢·逆顺肥瘦》“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张志聪注曰:“其人重浊,则气涩血浊.”此处“血浊”即指血液浑浊不清的状态.近年随着现代中医学发展,血证中“血虚”“血瘀”分型已不能完全涵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且不能详尽其病因病机学特点,故“血浊”理论再次得以发展[1].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4-105,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2B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09ZX09502-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3150)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007001)
作者简介 高铸烨,E-mail:zhuyegao@126.com 史大卓,E-mail:shidazhuo_hua@163.c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王新陆.关于血浊理论在现代疾病谱系中作用与地位的探讨[J].天津中医药,2011,28(5):355-357. 被引量:53
  • 2高铸烨,徐浩,史大卓,等.5284 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指南执行及预后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南昌,2010.
  • 3高铸烨,徐浩.从痰瘀毒辨析冠心病[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7.
  • 4崔源源,高铸烨,史大卓.冠心病(胸痹)气虚痰瘀互结病机辨析[J].北京中医药,2014,33(2):117-119. 被引量:22
  • 5陈可冀. 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6王正品,李佃贵,杜艳茹,王彦刚,张纨,刘启泉,贾娟娟,房家毅,郭启云,张建中,郭明州.浊毒致病论与现代中医病因学[J].中医杂志,2010,51(1):11-13. 被引量:155

二级参考文献23

共引文献228

同被引文献78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