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元杂剧的本色派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元杂剧创作实践中概括出其应分为本色与案头两大流派。根据艾布拉姆斯(M.H.Abrams)的文学分类法,本文认为本色派杂剧的核心特点属娱乐受众,以舞台演出效果为其主要创作追求;并从内容、戏剧情节、关目安排和语言特色诸方面做了分析、判别。
作者
贾三强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部学刊》
2015年第12期22-27,共6页
Journal of Western
关键词
元杂剧
本色派
案头派
内容
情节关目
语言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贾三强(1954-),男,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
王骥德.曲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
臧懋循.元曲选(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王季思.
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J]
.学术研究,1964(3):73-90.
被引量:13
5
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进照,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60.
共引文献
38
1
张立敏.
石君宝元杂剧“本色”特征下的女性塑造——基于《秋胡戏妻》《曲江池》《紫云亭》的分析[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35(6):76-78.
2
刘廷乾.
元杂剧本色当行辨[J]
.文学遗产,2002(4):86-97.
被引量:2
3
张淼.
论元曲家乔吉的心态特征[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90-93.
4
白静.
《花间集》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68-71.
被引量:2
5
郑雅宁.
论沈璟戏曲理论的历史进步性及深远影响[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5):46-48.
6
朱崇才.
唐宋词乐谱何以“失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2):201-204.
被引量:1
7
邓永忠.
给诗歌一个奔跑的可能——试论狄兰·托马斯的诗歌艺术[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5):140-143.
被引量:1
8
王少静.
当代流行歌词的文化底蕴及其审美风貌[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83-87.
被引量:4
9
岳淑珍.
明代后期词学创作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5):84-89.
10
张晓刚.
论艺术学交叉学科的范式建构[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66-71.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1
1
董上德.
论元杂剧的文体特点[J]
.戏剧艺术,1998(3):63-69.
被引量:9
2
张耀杰.
《窦娥冤》与《还魂记》的宗教观念[J]
.民族艺术,1998(1):134-143.
被引量:1
3
王季思.
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J]
.学术研究,1964(3):73-90.
被引量:13
4
李昌集.
戏曲写作与戏曲体演变——古代戏曲史一个冷视角探论[J]
.文艺理论研究,2014(6):104-129.
被引量:8
5
周晓琳.
从《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14.
被引量:7
6
蔡运长.
剧曲的本色与文采——漫谈剧曲的特点之一[J]
.戏曲艺术,1993,14(4):51-56.
被引量:2
7
赵益.
从文献史、书籍史到文献文化史[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3,50(3):110-121.
被引量:42
8
王春燕.
从《窦娥冤》窥元杂剧的悲剧情结[J]
.四川戏剧,2017(5):20-23.
被引量:4
9
高建为.
中西悲剧表现手法的差异——《安提戈涅》与《窦娥冤》之比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1):51-57.
被引量:4
10
焦炯炯.
罗刹女的角色分派——《西游记》牛魔王故事结构新探[J]
.明清小说研究,2021(1):223-2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跃平.
窦娥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多元解读[J]
.黑河学刊,2019(3):53-55.
被引量:2
2
王小慧.
从“诗”到“剧”:“本色”的演变[J]
.戏剧之家,2022(14):22-24.
3
兰博.
书籍与民间文化的交互——以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火焰山》对《西游记》接受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6(3):63-6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丹.
从窦娥冤看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J]
.汉字文化,2020(12):44-46.
2
胡子琪.
道德悲剧视角下《窦娥冤》的新解[J]
.今古文创,2020(22):33-34.
被引量:1
1
杨柳.
编后记[J]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3,0(6):78-78.
2
黎少雅.
试论贾平凹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实践[J]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2,8(3):34-38.
3
朱宗明.
教师应做教学上的“本色派”[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1(3):64-64.
4
蒲向明.
关汉卿散曲的思想艺术价值[J]
.毕节师专学报,1994,18(3):5-13.
被引量:1
5
欧阳珍.
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谈《西厢记》的语言运用[J]
.大家,2011(15):127-128.
6
张惠民.
“本色”论三题[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2):83-92.
被引量:2
7
宋子俊.
何良俊《曲论》述论[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7(2):215-224.
被引量:1
8
吴俊.
漫说叶弥及其小说[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5,0(3):54-55.
9
徐子方.
情韵深深 诗家之曲──析关汉卿散曲的传统风格[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0(1):28-33.
被引量:2
10
张守基.
本色杂谈[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5(1):16-21.
西部学刊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