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的原理和应用类型,从生物毒素、致病微生物、重金属污染、药物残留、转基因食品、食品中过敏原和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等方面综述了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作者
张强
机构地区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5年第11期45-49,共5页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基金
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重点学科项目(070115)
关键词
ELISA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
研究进展
分类号
X924.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作者简介
张强(1979-),男,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生物活性成份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zq7964@163.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0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247
同被引文献
17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95
参考文献
38
1
宣伟,王军,汪秀月,张淮光.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2011,25(9):47-51.
被引量:20
2
隋广文.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综述[J]
.科技传播,2013,5(14):81-82.
被引量:5
3
于振,周雪林,陈娟,周庆萍,王绪英.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酶联免疫技术应用[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4(9):58-61.
被引量:7
4
孔涛,郝贵增,郝雪琴,赵振升,周变华,王国永,杨自军.
ELISA在饲料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饲料研究,2012,35(7):73-75.
被引量:4
5
方礼禄,王朝军,徐利,沈君,虞桂平,严彩虹,杨光.
应用ELISA检测我国猪病的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2013,23(9):38-42.
被引量:4
6
丁晓燕,卢平,胡德禹.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30(6):547-553.
被引量:7
7
许艳丽,鲍蕾,静平,吕宁,吴振兴,石媛嫄,孙静克,梁成珠.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432-436.
被引量:13
8
何紫薇,郭琦.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在食品检验的发展应用[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71-72.
被引量:8
9
王桂才.
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研究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4):239-240.
被引量:4
10
刘蓉,杨炼,孙秀兰,张根义,张灏,姚卫蓉.
应用抗黄曲霉毒素单链抗体检测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281-28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80
1
冯慧敏,武叶叶,何红波,张旭东.
内标法测定土壤中乙草胺残留的气相色谱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32-34.
被引量:12
2
雍刚,杨曦,廖巫山,喻林冲,麦涛,王有为.
三种淋球菌培养基分离效果对比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2):46-47.
被引量:2
3
张金虎,陈晶,林谷园,林荆,赵建晖,郑向东.
固相萃取-GC-MS测定水产品中禾草丹和呋喃硫威残留量[J]
.食品科学,2009,30(4):210-213.
被引量:2
4
唐勇,王建华,向军俭,王宏,邓宁,杨红宇.
镉离子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及竞争ELISA的建立[J]
.免疫学杂志,2009,25(2):214-217.
被引量:18
5
姜盼盼,陈晨,李招慧,何计国.
有机磷农药共性结构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J]
.卫生研究,2009,38(6):649-652.
被引量:6
6
邢淑婕,刘开华.
牛奶中三聚氰胺的ELISA检测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5):187-191.
被引量:3
7
吴鹏,曹瑞斌,周斌,张羽,沈婷,陈溥言.
乙脑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J]
.畜牧与兽医,2010,42(3):5-8.
被引量:11
8
王晓宏,熊正英.
多重PCR-质谱联用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及比较[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39(4):81-83.
被引量:4
9
王静,周催,孙娜,鲁静,车会莲.
基于总过敏原家族的食物过敏原家族分类[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4):245-249.
被引量:5
10
姚冬生,文圣梅,刘大岭,谢春芳,白燕,冉艳红.
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化生物酶修饰电极检测杂色曲霉素的初步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4):601-606.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47
1
荣策,徐静,李一尘,徐君怡,郑秋月,曹际娟.
花生致敏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4):254-258.
被引量:2
2
梁德沛,刘辉,熊波,彭述辉.
基于ISM的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4):1250-1254.
被引量:4
3
姜宏泽,李英,文心田,黄小波,伍锐,文翼平,张俊,杨瑞晨,曹三杰.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体ApxⅣ-Dot-PP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兽医科学,2015,45(6):633-638.
被引量:2
4
尤敏霞.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0(3):237-238.
被引量:8
5
夏立新,闫浩,汤慕瑾,朱海,刘志刚.
花生过敏原Ara h2与Ara h6的生物信息学比较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27(2):241-246.
被引量:13
6
闫飞,廖志勇,吴志华,陈红兵.
食物过敏原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J]
.食品科学,2010,31(19):426-429.
被引量:6
7
张占军,王富花.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157-160.
被引量:37
8
邵碧英,傅碧忠,郑晶,廖鲁兴,陈文炳,王进喜,缪婷玉,彭娟.
烤鳗酱油中大豆、小麦过敏原的ELISA检测[J]
.中国酿造,2011,30(3):69-72.
被引量:7
9
赵郭存,张强,邹菊,黄钟,刘志刚.
平榛主要过敏原Corh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
.免疫学杂志,2011,27(6):523-526.
被引量:1
10
陈颖,王玮.
食物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检验检疫学刊,2011,21(3):4-7.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79
1
贺昕,熊晓东,梁敬博,李治宇,张曦.
免疫检测用纳米胶体金的制备及粒径控制[J]
.稀有金属,2005,29(4):471-474.
被引量:53
2
林壮森,张焜,赵肃清,郑劼,黄宝华.
食品中生物毒素的ELISA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9,30(3):281-283.
被引量:12
3
高江国,王长虹,李岩,王峥涛.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毒性及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06-511.
被引量:40
4
庄惠生,杨丽波,陈寒玉.
测定茶叶中二氯联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新方法[J]
.分析试验室,2010,29(5):33-35.
被引量:8
5
郑其升,徐公豹,邓碧华,何家惠,侯继波.
禽流感病毒M2e特异性多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畜牧与兽医,2010,42(3):77-81.
被引量:3
6
赵朴,苏红辽,刘兴友,赵坤,胡建和,王三虎,姚四新,郑玉姝.
NS1基因主要抗原区的可溶性表达及其Dot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6):35-40.
被引量:2
7
陆朱发,邵剑挺,贺磊,彭晓玲,玛依努尔,王传文.
用双抗夹心ELISA鉴别不同肉类的研究[J]
.动物检疫,1993,10(6):5-7.
被引量:10
8
孔晶,吴艳涛,刘文博,刘秀梵.
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
.中国动物检疫,2004,21(10):20-22.
被引量:3
9
王传彬,田新生,曹振,遇秀玲,孙明,陈西钊,王宏伟,田克恭.
H5亚型禽流感病毒单抗——生物素捕获ELISA的建立[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4,12(4):204-207.
被引量:16
10
吴斌,王芳,秦成,金凤燮.
蛋白芯片的研究及其在生物毒素检测方面的应用[J]
.卫生毒理学杂志,2004,18(4):252-25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3
1
田娟娟,许玉艳,李晋成,吴立冬,王书,刘欢.
河豚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在养殖河豚鱼监管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5):1851-1857.
被引量:3
2
李妍,裴世春,王岩,高建伟,甄玉萍,马明欣,张品,谢铁志.
ELISA和UPLC-MS/MS联合检测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残留[J]
.食品科学,2016,37(16):229-234.
被引量:4
3
冯敏,李亚楠,高丽霞,黄登宇.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性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0):3973-3979.
被引量:16
4
刘建红,孟庆刚,胡佳卉,石康乐.
黄芪甲苷对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532-534.
被引量:8
5
王守云,袁明美,封聪,冯雪松,姜泓.
肉类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2017,31(4):56-61.
被引量:31
6
高景会.
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现代食品,2017,2(8):12-13.
被引量:3
7
刘腾飞,杨代凤,张丽,董明辉.
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4):80-94.
被引量:15
8
金跃斯.
ICP-OES与icELISA在电镀废水中溶解态镉测定中的比较[J]
.分析仪器,2019(2):89-93.
9
昝珂,谢培德,金红宇,马双成,张荣林,林雀跃.
蜂蜜中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2021,41(6):943-952.
被引量:8
10
江思思,刘俊伟,陆旸.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22,37(4):23-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5
1
石勤艳,姚颖辉,侯义德,冯向阳,李欢欢.
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康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58-164.
被引量:12
2
刘永永,纪丹,刘晓海,李梅,刘长玉.
生化培养箱内部的循环风向对霉菌检测结果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262-268.
被引量:4
3
王海阳,刘燕德,张宇翔.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脐橙果皮混合农药残留[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291-296.
被引量:13
4
刘绘景.
检验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技术分析[J]
.福建茶叶,2017,39(1):22-22.
被引量:1
5
王勇,龚勇,卢明华.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8):2509-2516.
被引量:25
6
赵文丽.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3-3.
被引量:2
7
刘重慧,范誉川,徐明宇,魏涛.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2017,33(9):203-207.
被引量:13
8
谢文佳,沈玥,吴昊,管羽,蒋祎丽.
养殖场周边环境污染对畜禽养殖质量影响研究--以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黄牛肉质检测物研究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1):63-66.
被引量:1
9
刘达玉,肖龙泉,杜茜,张崟,王卫.
假羊肉泛滥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3):677-680.
被引量:7
10
郭芮,张晓梅,苏红,刘红英.
河豚鱼的营养价值及副产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现状[J]
.食品科技,2018,43(3):113-116.
被引量:12
1
高志贤,房彦军.
食品安全检测生物芯片[J]
.天津科技,2002,29(5):52-52.
2
臧运芳,管仁庆,王春雷.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今日科苑,2015,0(1):121-121.
3
刘艳,贾丽,张经华,刘清珺.
食品安全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仪器,2010,16(3):6-8.
被引量:7
4
谭庆斌.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9):38-40.
被引量:8
5
食品安全月度报告2009年二月[J]
.中国食品工业,2009(2):39-40.
6
高杰,闫轶亚,陈恺,严寒,陆扬,杨劲.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贵州科学,2012,30(6):79-81.
被引量:14
7
我国公布第三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黑名单”[J]
.科技致富向导,2009(7):33-33.
8
林川.
防止赤潮生物毒素造成人体危害的管理对策[J]
.海洋信息,1994(1):13-15.
9
郭静.
苏州高新区查获违法食品添加剂“斧头臭粉”[J]
.美食,2009(5):73-73.
10
何磊.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127-127.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