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壮族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通过对百色市壮族民间传统武术的现状发展进行调查,经综合分析,认为百色市壮族民间传统武术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传承和发展建议,为壮族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黄友军
机构地区
百色学院体育系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8-100,共3页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承发展
分类号
G123 [文化科学]
作者简介
黄友军(1963-),男,壮族,广西靖西县人,百色学院体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1
郭玉成,李守培.
武术传播研究历程与进展述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4):301-304.
被引量:20
2
林伟伟,王俊昂.
当前民间武术代际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2,25(2):31-32.
被引量:2
3
张绰庵,韩红雨,马振水.
河北民间武术发展的SWOT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86-88.
被引量:9
4
陆燕,张云龙.
论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
.搏击(武术科学),2009,6(6):39-41.
被引量:11
5
徐武,黄光丽.
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四川体育科学,2002,21(4):34-35.
被引量:26
6
林小美,杨建营.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J]
.体育科学,2006,26(9):75-78.
被引量:19
7
郭玉成.
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0-44.
被引量:137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韦恒.
国有商业银行SWOT分析及市场营销战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06(4):52-55.
被引量:3
2
王友唐,昌沧.
让传统武术走向世界──李杰谈三亚“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J]
.中华武术,2000(10).
被引量:12
3
郭玉成.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4):1-2.
被引量:8
4
郭玉成.
武术商业化传播的文化定位[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2):1-2.
被引量:17
5
郭玉成.
《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7):1-2.
被引量:29
6
许红峰,黄汉升,韩淑艳,陈俊钦,陈作松,吴秀琴,林呈生.
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5):3-10.
被引量:35
7
曾怀光.
市场经济下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9,30(5):123-126.
被引量:6
8
林伯原.
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1996(3):14-18.
被引量:30
9
李成银,申玉山.
试论近代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3):20-25.
被引量:41
10
高铭鼎,于善旭.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对发展未来体育的作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5(1):28-3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14
1
李华平,马梅玉.
百色市壮拳的发展现状及传承路径分析[J]
.运动精品,2021,40(7):58-60.
2
姬翔.
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流变与回归[J]
.拳击与格斗,2017,0(12X):100-101.
3
雷强,周惠新.
武陵山片区梅山村落武术文化的变迁与生态传承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17,0(1X):78-78.
4
郭雷祥,樊红岩.
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47-50.
被引量:8
5
张勇,李凤梅.
武术在健身俱乐部中的传播现状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6):26-28.
被引量:2
6
胡继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8):20-22.
被引量:7
7
李君华,蒙华.
对制约传统武术普及发展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2):11-14.
被引量:6
8
徐武,黄光丽.
我国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10):4-6.
被引量:10
9
范维.
论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氏武术的开发[J]
.当代体育科技,2011,1(3):85-86.
被引量:2
10
吴振超,刘丽君.
河北民间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承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15-1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4
1
杨尚春.
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的理性思考[J]
.体育科技,2009,30(4):17-19.
被引量:3
2
饶开.
白崇禧与广西武术运动[J]
.体育文化导刊,1994(3):38-39.
被引量:1
3
张延庆.
从土司的军事制度看壮族武术的发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92-95.
被引量:17
4
衣俊卿.
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J]
.求是学刊,2005,32(6):6-12.
被引量:49
5
秦炜棋.
浅析花山岩画中的壮族武舞[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9):22-24.
被引量:5
6
杨尚春,李胜恒.
壮族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内涵[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127-128.
被引量:3
7
杨琴.
广西壮拳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52-53.
被引量:6
8
吴开婉.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初议[J]
.民族艺术研究,1995,8(4):51-54.
被引量:3
9
李吉远.
明代壮族“狼兵”抗倭武艺考述[J]
.体育学刊,2012,19(1):114-119.
被引量:5
10
刘朝猛,覃明路.
广西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3):29-3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邵钰淇.
“一带一路”中壮族传统武术的“文化纽带”作用——关于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系列研究之二[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6):28-31.
被引量:8
2
周勇,张伟,单琛蕾.
壮族武术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4):23-25.
被引量:1
3
李林峰,言凯,向冬.
花山壮拳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
.武术研究,2018,3(12):57-59.
被引量:3
4
王晓晨,侯胜川,乔媛媛.
桂西壮拳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1):68-73.
被引量:6
5
韦丽春,陈韦薇.
困境与改变:原生态壮拳的流变及传承与发展研究[J]
.体育科技,2023,44(2):63-66.
被引量:1
6
田洪涛,张路.
广西百色地区武术的生存现状分析[J]
.中华武术(研究),2018,7(4):73-7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唐明欢,徐世军,王晓晨,无.
壮族武术的历史追溯与文化意蕴[J]
.社会科学家,2020(9):145-149.
被引量:3
2
黄东教.
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7(12):50-54.
被引量:6
3
聂春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广西教育,2018,0(27):51-53.
4
周勇,张伟,单琛蕾.
壮族武术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18,37(4):23-25.
被引量:1
5
刘薇.
“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术国际推广模式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6):125-126.
被引量:1
6
王晓晨,侯胜川,乔媛媛.
桂西壮拳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1):68-73.
被引量:6
7
王晓晨,乔媛媛,孙庆彬,王世景,解少康,王标.
仪式理论下壮拳“拳舞”的解构与透视[J]
.武术研究,2019,4(3):59-64.
被引量:1
8
黄飞.
花山岩画品牌提升的产业路径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4):100-105.
被引量:5
9
叶婷,谭广鑫.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基诺族传统体育“文化孤岛”现象探微[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5):37-42.
被引量:5
10
李龙云.
花山壮拳的传承与发展[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197-200.
1
农学诚.
运用壮族民间装饰图案传播民族优秀文化[J]
.广西教育,2014,0(39):162-163.
2
覃彩銮.
图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盛大祭典[J]
.广西民族研究,2010(2).
3
“民族文艺产业化不能牺牲多样性”[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11):77-77.
4
杨志雄,黄艳梅.
广西百色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东盟多国参加[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14(2):12-12.
5
吴德群.
“去民间”:社会转型期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基本趋势[J]
.广西社会科学,2015(5):199-202.
被引量:1
6
吴德群.
工业化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14(2):181-185.
被引量:2
7
民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赴广西考察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情况[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2):34-34.
8
吴德群.
城市化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51-54.
被引量:3
9
黄鹏.
论壮族的祖先崇拜[J]
.广西社会科学,2006(8):188-190.
被引量:5
10
黄健毅.
中越边境壮族天琴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喻天与育人[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23(4):47-51.
被引量:4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