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三维向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正义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正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法权批判、社会批判和道德批判三维向度的统一。正义的法权批判向度在批判自然法和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正义的阶段属性,正义的社会批判向度指出了解决正义问题必须返回到现实的生产实践当中,正义的道德批判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从人性角度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反思。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现实启示是:分配正义是保障社会正义的基础,社会正义的实现要防止个体需求满足异化为对拜物教的追逐,个体正义感的确立需要对个体人性的充分关注。
作者 曾琰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
出处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9,共5页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基金 2012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培养计划 上海市教育德育实践课题(2013-D-032) 负责人曾琰
作者简介 曾琰(1986-),男,湖北十堰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艾伦.伍德,林进平.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2(6):39-47. 被引量:57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 6王新生.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J].中国社会科学,2014(4):26-44. 被引量:85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3.
  •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6.
  • 9[英]休谟.人性论(下)[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3648

同被引文献30

  • 1洪镰德.马克思正义观析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8(1):21-31. 被引量:6
  • 2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J].学术研究,2005(7):56-61. 被引量:28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美]艾伦·布坎南.马克思与正义[M].林进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
  • 6[美]齐雅德·胡萨米.马克思论分配正义[A].李惠斌,李义天.马克思与正义理论[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5-46,55.
  • 7R.C.Tucker.Marx's concept of revolution[M].New York, 1969 : Chapter 2.
  • 8[美]艾伦·伍德.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A].//李惠斌,李义天,编.马克思与正义理论[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9[美]罗杰·汉考克.马克思的争议理论[A].//李惠斌,李义天,编.马克思与正义理论[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10[加]凯·尼尔森.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李义天,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