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性与道体——论后现代性的本体建构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别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类型,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历时地讲,"前现代性"与"现代性"分别由一种本体形态所支撑,即相应的"客体"本体、"主体"本体。由于"后现代社会""正处于路途之中",其特质"后现代性"目前还不明晰。正因为如此,需要为"后现代性"建构一种本体形态以为支撑。对应地讲,这种本体形态应为作为"客体"、"主体"两种本体之综合与超越的"道体"本体。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哲学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79,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台湾‘鹅湖学派’研究"(13YJA720004)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以文化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下的河北社会发展研究"(12457203D-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程志华(1965-),男,北京市密云人,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儒学、中西比较哲学; 王政燃(1982-),男,河北省武强县人,河北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儒学、中西比较哲学。河北保定0710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5,2.
  • 2[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 3[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4[英]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5[德]哈贝马斯.走出主体哲学的另一条道路:交往理性对主体中心理性[A]//理性与启蒙-后现代经典文选[c].江怡主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 6[美]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英文版序言[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7杜小真编.福柯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 8[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 9王治河.别一种后现代主义(代序)[A]//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c].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10萧蔻父主编.熊十力全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27

  • 1林安梧.解开“道的错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J].孔子研究,1999(1):14-26. 被引量:23
  •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 3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2005,第45页;第27页;第69页;第142页.
  • 4德里达,2006年.《解构与思想的未来》,何怀宏总主编,夏可君编校,吉林人民出版社.
  • 5牟宗三.2003年c.《牟宗三先生全集》第4卷.《佛性与般若》,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6尼采,2005年.《权力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 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983年,商务印书馆.
  • 8中英圣经(和合本--新国际版)[M].伯克利:圣书书房,1990.
  • 9李昉,等.太平御览:第一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 10易经[M].郭彧,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共引文献230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