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别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类型,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历时地讲,"前现代性"与"现代性"分别由一种本体形态所支撑,即相应的"客体"本体、"主体"本体。由于"后现代社会""正处于路途之中",其特质"后现代性"目前还不明晰。正因为如此,需要为"后现代性"建构一种本体形态以为支撑。对应地讲,这种本体形态应为作为"客体"、"主体"两种本体之综合与超越的"道体"本体。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79,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台湾‘鹅湖学派’研究"(13YJA720004)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以文化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下的河北社会发展研究"(12457203D-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程志华(1965-),男,北京市密云人,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儒学、中西比较哲学;
王政燃(1982-),男,河北省武强县人,河北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儒学、中西比较哲学。河北保定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