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简述了甘薯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工业用途。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5,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599
-
1李树峰,连国党,马晓晓,牛驰,崔财豪,曹卫彬.移栽机整排取送苗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2):136-143. 被引量:10
-
2申屠留芳,吴旋,孙星钊,张文毅.基于遗传算法的红薯栽植机构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2):6-11. 被引量:10
-
3张金政,孙国锋,石雷.中国观赏植物资源现状与展望[J].园艺学报,2002,29(S1):671-678. 被引量:25
-
4宾冬梅,易诚.胡萝卜鲢鱼丸子的研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1):55-58. 被引量:2
-
5杨政水.甘薯综合加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87-90. 被引量:9
-
6陈存社,刘玉峰.超微粉碎对小麦胚芽膳食纤维物化性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4,29(9):88-90. 被引量:73
-
7李洪艳,李建国,岳静,黄红光,敖黎丽.提高甘薯淀粉出粉率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36-338. 被引量:3
-
8王彦波.红薯加工与利用新技术新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29(5):44-45. 被引量:3
-
9文新华,夏文水,程云辉.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挤压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4,20(4):6-8. 被引量:16
-
10侯冬岩,回瑞华,刘晓媛,唐蕊,朱永强.荞麦、大麦和燕麦抗氧化性能的比较[J].食品科学,2004,25(10):54-5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66
-
1赵广河,马振娇,陈振林.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品质的影响[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3,30(4):17-19. 被引量:1
-
2田迪英.红薯梗、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6):143-144. 被引量:13
-
3周增学.红薯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食品与药品,2006,8(08A):75-76. 被引量:80
-
4李锋,李建科,赵燕.红薯的保健功能及发展趋势[J].农产品加工(下),2006(11):21-23. 被引量:23
-
5田迪英,杨荣华,王琪,杨利军.红薯不同部位抑制亚硝化反应能力及总黄酮含量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3):8-11. 被引量:19
-
6杨莹,夏延斌.不同酸碱处理方式提取红薯淀粉的比较研究[J].农产品加工(下),2007(10):29-31. 被引量:1
-
7余筱洁,王允祥,顾建明.四种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8,33(2):253-255. 被引量:18
-
8尹青岗,张倩,赵国华.加工方式对红薯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J].粮油加工,2008(2):115-117. 被引量:8
-
9杨莹,夏延斌.酸碱处理方式提取红薯淀粉的比较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8,16(2):47-49. 被引量:4
-
10闵燕萍,刘乐宁,赵国华.不同加工方式下红薯中还原糖的动态变化研究[J].粮油加工,2008(4):107-10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549
-
1杨双盼,冉旭.回填-微波干燥生产紫薯全粉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19,44(12):224-227. 被引量:5
-
2陆海丽,梁景文,苑婷婷.桑枝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9,0(11):14-15. 被引量:6
-
3申屠留芳,吴旋,孙星钊,张文毅.基于遗传算法的红薯栽植机构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2):6-11. 被引量:10
-
4张芸兰.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红薯粉中的痕量铅[J].食品工程,2009(1):54-57. 被引量:3
-
5韦学丰,罗静.甘薯叶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1391-1394. 被引量:5
-
6段婧,丁婉蓉.复合红薯营养面粉的研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S1):54-55. 被引量:1
-
7陈洁.紫甘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外食品,2013(11). 被引量:1
-
8柳洪鹃,史春余,柴沙沙,王翠娟,任国博,江燕,司成成.不同时期施钾对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动力的调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171-180. 被引量:23
-
9伍军,孙囝,朱明丽.红薯饮料澄清工艺条件及模型的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8):58-60. 被引量:8
-
10周增学.红薯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食品与药品,2006,8(08A):75-76. 被引量:80
-
1李建秀,王晓梅,唐英杰.硫酸锌拮抗氯化镉诱发小鼠微核的实验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4):379-379.
-
2甘晓.警惕亚硝酸盐[J].今日民航,2012(7):116-116.
-
3傅武胜,陆秋艳,吕华东,林升清,郑奎城.食品中硼及其化合物的风险评估[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4):16-18. 被引量:14
-
4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4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5(5):10-11.
-
5史黎薇.铬化合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03,32(4):410-412. 被引量:29
-
6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编制说明[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1,4(1):51-52. 被引量:9
-
7陈育全,林毓嫱,刘薇薇,张伊莉,杨志前,刘移民.锑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的研究概况[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5,33(6):425-428. 被引量:3
-
8彭家炯.砷化氢中毒[J].环境与职业医学,1989,13(3):48-49. 被引量:1
-
9董矛,王宏春,高跃进.锑对作业工人的影响及胸部X线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4,19(1):13-14. 被引量:4
-
10熊颖,吴雪茹,涂兴明,韩清民.樟脑的药学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99-1001. 被引量: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