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6,54,共6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参考文献9
1 戴圆晨 陈东琪.劳动过剩经济的就业与收入[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2..
2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1999,34(11):20-28. 被引量:205
3 王诚.中国就业转型:从隐蔽失业、就业不足到效率型就业[J] .经济研究,1996,31(5):38-46. 被引量:126
4 世界银行 毛晓威等(译).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56-227.
5 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 李果,徐立新.国有企业、劳动力冗员与就业的增长——1986—1996年期间中国各省的经验[J] .经济学(季刊),2001(1):97-110. 被引量:7
7 王育琨.我国城镇住房福利规模的测算及其意义[J] .改革,1991(3):106-112. 被引量:6
8 张军.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J] .经济研究,2001,36(3):19-28. 被引量:44
9 袁志刚 宋铮 等.中国国有工业企业的隐性失业:1980-1997.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工作论文[M].,2001..
二级参考文献20
1 袁志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经济学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4):10-16. 被引量:4
2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 .经济研究,1995,30(12):10-22. 被引量:136
3 宋铮.中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分析[J].金融研究,1999,(6).
4 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资本(中译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5 Baldwin, John,John Haltiwanger,and Timothy Dunne."A Comparison of Job Creation and Job Destruction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NBER working paper No,1994.
6 Blanchflower, David G,and Simon M Burgess."Job Creation and Job Destruction in Great Britain in the 1980s"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6.
7 Borland,Jeff."Job Creation and Job Destructio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ustralia"Economic Record,1996.
8 Davis, Steven J,John Haltiwanger,and Scott Schuh.Job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1996.
9 Summers,Lawrence.Understanding Unemployment,1990.
10 World Bank,Tamar Manuelyan-Atinc."China: Urban Labor Adjustment Concept Paper",1998.
共引文献388
1 何晓斌,董寅茜.从经济到社会——中国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变迁:2003-2017[J] .南京社会科学,2021(3):54-63. 被引量:27
2 谢北辰.收入不确定性、借贷约束与家庭高等教育决策[J] .教育经济评论,2020,5(2):45-64. 被引量:1
3 骆祚炎.中国股票市场综合效应与消费需求变动分析[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2):165-169.
4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 .经济研究,2001,36(11):35-44. 被引量:514
5 王建阳.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西部产业结构优化[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 被引量:1
6 王国荣.经济增长与就业机制、模式、观念的变革[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23-29. 被引量:11
7 王津港,何锋.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分析[J] .消费经济,2009,25(2):23-26. 被引量:20
8 邱春高.浅析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挤出效应[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7-70. 被引量:1
9 邱春高.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就业政策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0-54. 被引量:2
10 杨传凤.中国经济真的动态无效吗[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7):32-36.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169
1 祝丽敏,赵晶,孙泽君.社会责任承担能提升企业信心吗?——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证研究[J] .经济管理,2021,43(4):71-87. 被引量:30
2 郭彦男,李昊楠.国有资本收益、利润转移与国企利润[J] .财经研究,2020,0(2):96-110. 被引量:25
3 程必定.城市经济要适应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J] .经济研究,1984,19(8):53-56. 被引量:3
4 胡逢吉.关于非按劳分配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J] .经济研究,1984,19(10):44-47. 被引量:2
5 于光远.关于深入研究按劳分配理论的几个问题[J] .经济研究,1979,14(1):6-13. 被引量:8
6 赵履宽,潘金云.论计件工资[J] .经济研究,1979,14(2):49-53. 被引量:3
7 汪海波,周叔连,吴敬琏.按劳分配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J] .经济研究,1978,13(1):40-47. 被引量:5
8 肖灼基.劳动平等和产品分配平等是贯彻个人物质利益的重要原则[J] .经济研究,1978,13(10):16-24. 被引量:3
9 晓亮,张问敏.关于奖金的几个问题[J] .经济研究,1978,13(9):47-50. 被引量:4
10 谷书堂,柳欣.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苏星同志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1993(6):83-94. 被引量:97
引证文献13
1 杨英.对企业绩效评价与文献综述的研究[J] .三江高教,2008,0(Z2):114-117. 被引量:4
2 傅道忠.西方发达国家反失业的经验及启示[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1):31-34. 被引量:1
3 蒋长流,王晴.失业回滞理论对安徽就业问题的普适性研究[J] .江淮论坛,2007(3):49-53. 被引量:2
4 赵峥.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理论回顾与述评[J] .经济体制改革,2008(5):5-9. 被引量:6
5 沈东伟.关于隐性失业的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 .统计与决策,2009,25(16):34-35. 被引量:1
6 李宝瑜.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指数研究[J] .统计研究,2009,26(10):10-14. 被引量:10
7 张帅,李宝瑜.中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统计监测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2):69-72.
8 孙力军,齐春宇.渐进式改革、金融控制与经济增长[J] .经济学家,2015(3):47-55. 被引量:7
9 刘海洋,林令涛,戴美虹.国有企业增进还是拖累社会就业?[J] .南开经济研究,2019(2):62-77. 被引量:3
10 张训常,苏巧玲.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利润分配对企业超额雇员的影响[J] .世界经济,2021,44(11):121-14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02
1 陈明,刘来会.地方公共部门杠杆率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J] .劳动经济评论,2020(2):41-62.
2 梁上坤,董青,孙淑伟.利润上缴与企业现金持有[J] .会计研究,2022(9):127-139. 被引量:6
3 崔云,万慧娟,张媛.ESG评级分歧与审计师选择[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24(8):53-58. 被引量:3
4 胡安荣 ,张衔 .灵活就业——下岗再就业的现实选择[J] .市场论坛,2004(3X):59-60. 被引量:1
5 张杰,马斌.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19(6):17-21. 被引量:3
6 宋丰景.国内失业问题研究最新进展[J] .城市问题,2005(1):37-43. 被引量:14
7 张智勇.从技术进步的视角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J] .中国人口科学,2005(5):58-64. 被引量:11
8 郭晓明.政府制定就业与经济政策的瓶颈和冗余判据[J] .广东社会科学,2006(3):40-45. 被引量:1
9 李相合,范彦君.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59-64. 被引量:3
10 刘新民,郭洪波.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3):19-21. 被引量:28
1 李靖.试论隐性失业及解决对策[J] .学术交流,1994(3):61-63. 被引量:3
2 王元璋,赵中杰.论再就业中的政府行为[J] .经济与管理,2000,14(1):10-13.
3 隗斌贤.我国隐性失业的特征、成因与对策研究[J] .经济界,2001(5):32-34.
4 王涛.日益恶化的台湾失业问题刍议[J] .现代台湾研究,2001(2):47-51.
5 吴照云,吴志军.我国隐性失业问题与对策[J] .当代财经,1997(3):10-14. 被引量:7
6 范芹.当前劳动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 .中外经济信息,2000(2):9-9.
7 赵小剑,胡一帆,等.失业之忧[J] .财经,2002,0(18):27-53.
8 洪蕾,李志刚.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陕西电力,2007,35(5):73-76. 被引量:15
9 吴志军.我国隐性失业的统计与估价[J] .统计与决策,1997,13(7):6-7. 被引量:2
10 晓峰,李有志.彻底转变就业机制 消除隐性失业[J] .辽宁经济,1999(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