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佛论争是宋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两派思想的交锋主要通过“文战”的方式呈现。契嵩采用“以文护法”对抗儒生“以文排佛”,“道”是双方评判“文战”胜负的依据,也是双方评价文的标准。“重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文学性的破坏,追求文章思想的深度和高度是“重道”的重要内涵。欧阳修的古文及影响直接推动了契嵩系统地思考文与道的问题,也引发了契嵩对欧阳修之文不及“性命之学”的批评.契嵩以古文家的论敌形象出现,缺乏对古文家身份的认同,实为北宋前中期“古文运动”的改革对象。
出处
《励耘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32-248,共17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北宋’士人转型’与文学观念演进研究”,项目编号:15WX19
九江学院校级科研人文类一般项目“北宋’士人转型’与诗文革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SKYB20
2018年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宋代’儒释之辩’与散文研究”,项目编号:ZGW18209
作者简介
徐波,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