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逆汤药物配伍的研究
被引量: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三味药组成。本实验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以及三味药配伍前后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28.68%。附子与干姜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升高36.40%;附子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升高17.54%。
作者
张宇
王朝晖
李殿奎
机构地区
佳木斯医学院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9-11,共3页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关键词
四逆汤
附子
甘草
干姜
含量
测定
中药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1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07
参考文献
1
1
李奎鸾,柯尊洪,林涛.
附子中乌头碱的薄层鉴定[J]
.中成药,1994,16(1):13-13.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贾璞,肖美娜,崔九成.
松潘乌头炮制前后生物碱类成分变化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5-26.
被引量:1
2
巩芳.
关于中药、中成药中附子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1(2):22-25.
被引量:1
3
曹瑞竹,祝捷.
四逆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2009,29(9):920-922.
被引量:2
4
彭拓华,张少俊,钟世顺,杨毅达,杨彤.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附子生物碱[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16-20.
被引量:7
5
晏亦林,周莉玲,李锐.
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8):732-733.
被引量:10
6
马天舒,刘平.
四逆汤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48-4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311
1
韩新民,陈玉生,林有矞,丁建弥,陈万彬,杨藻震,沈筱同,林加宝.
四逆汤对麻醉家兔低血压状态升压效应的初步拆方研究[J]
.中成药,1983(2):26-28.
被引量:38
2
钟立贤,王运荣,李世芳,屈志伸.
汤剂改进研究——复方小青龙汤浓煎剂的研究[J]
.中成药,1983(1):7-10.
被引量:5
3
陈松,张芳,陈忠.
扩散排序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混合物组分、结构和相互作用[J]
.仪器仪表学报,2003,24(z1):548-551.
被引量:2
4
王勇,刘志强,宋凤瑞,刘淑莹.
附子配伍原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J]
.药学学报,2003,38(6):451-454.
被引量:28
5
许旭,董晓渭,毛平.
小檗碱与大黄酸沉淀作用的毛细管电泳法[J]
.药学学报,2003,38(10):779-782.
被引量:8
6
李罄,吴笑春,辛华雯,余爱荣,仲明远,唐礼功,谢森,冷金华,蒋兆健.
盐酸黄连素增加肾移植患者环孢霉素A血浓度的临床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1,15(1):7-9.
被引量:13
7
余成浩,邓青秀,张丰华,陈西平,陈继兰,谢晓芳.
实验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S1):25-26.
被引量:6
8
余成浩,曹小玉,彭成.
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实验方剂学的必要性[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2):45-46.
被引量:6
9
罗国安,王义明.
中药复方的化学研究体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1):16-19.
被引量:65
10
孙卫民,孙瑞元.
中药方剂研究的正交t值法[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1):41-45.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25
1
余成浩,邓青秀,张丰华,陈西平,陈继兰,谢晓芳.
实验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S1):25-26.
被引量:6
2
徐姗珺,陈长勋,高建平.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18-520.
被引量:46
3
孙有智,赵益,辛增平.
方剂配伍实验研究近况及思考[J]
.甘肃中医,2006,19(10):45-48.
被引量:2
4
季宏伟.
中药方剂复方配伍的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06,8(12):33-34.
被引量:3
5
郝福,蒋晔,李艳荣,丁翔宁.
复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07,29(2):258-262.
被引量:17
6
肖春芬,周莉,娄兆文.
国内有关数种中药有效成分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J]
.中国药房,2007,18(15):1180-1181.
被引量:11
7
杨秀伟.
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2007,38(7):961-969.
被引量:25
8
刘红霞,孙素琴,杨峻山.
现代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复方四逆汤的配伍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7):1316-1318.
被引量:14
9
张瑞,宋建平.
《金匮要略》方药自注的整理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45-1946.
被引量:1
10
曹瑞竹,祝捷.
四逆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2009,29(9):920-9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7
1
郭盛,唐于平,宿树兰,段金廒.
近10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0):74-79.
被引量:28
2
杨秀伟.
中药新药有效成分研究及其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J]
.中草药,2009,40(S1):8-13.
被引量:5
3
刘华栋,任启生,宋新荣.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6):69-70.
被引量:9
4
王秀兰.
传统复方有效物质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1):41-42.
被引量:4
5
马宏伟,潘娜.
影响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85-786.
被引量:5
6
黄浩,周琳,姜标.
丹参-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4):18-22.
被引量:10
7
罗一帆,吴伟康,陈学文,李昂,赵驰.
正交试验优化附子生物碱提取条件的实验研究[J]
.中药材,2005,28(12):1109-1111.
被引量:16
8
李立纪,张风雷,吴荣祖,刘培儒,林青.
附子和附片回阳救逆作用的比较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31-33.
被引量:9
9
唐铭翔,周知午,曾嵘,周于禄.
四逆汤超微颗粒与传统饮片对离体豚鼠心脏作用的比较研究[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1):3-4.
被引量:2
10
周于禄,刘世坤,刘玉兰,裴奇,周知午.
超微速溶饮片与传统饮片四逆汤的作用比较[J]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3):88-90.
1
图雅,张贵君,王淑敏,刘志强.
草乌叶及其煎煮液中生物碱类药效组分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789-790.
被引量:18
2
皮子凤,越皓,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附子与不同药味药材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质谱研究[J]
.中草药,2008,39(10):1474-1477.
被引量:11
3
随志刚,陈明玉,刘志强,皮子凤,刘忠英.
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513-514.
被引量:19
4
曾泽华.
乌头碱类中毒1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农村医学,1995,23(11):49-49.
5
丘小惠.
活性碳对乌头类生物碱的吸附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4):268-270.
被引量:5
6
巢桂芳.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并严重心律失常12例抢救体会[J]
.四川中医,1992,10(2):37-38.
被引量:2
7
陆燕萍,巩晓宇,陈秋燕,邱凤邹.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概述[J]
.中国药业,2016,25(7):1-3.
被引量:5
8
李岑,蒋晔.
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检测骨刺消痛液中的乌头碱类毒性成分[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4):3287-3290.
被引量:1
9
周远鹏,江京莉.
附子的研究——Ⅵ.附子中乌头碱及其有关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续)[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6):41-43.
10
芦玉珍.
合理使用乌头碱类的重要性[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1):68-69.
被引量:2
中成药
199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