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什么是蕈菌栽培的种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的书中载有“灵芝孢子是灵芝的种子”,也有书中载有“蘑菇的种子是孢子”,我认为这样的描述会引起误解。
作者
张树庭
机构地区
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
出处
《食药用菌》
2014年第3期121-122,共2页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关键词
蕈菌
种子
孢子
菌株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6
1
戴玉成.
中国多孔菌驯化栽培研究进展[J]
.菌物研究,2023,21(1):151-156.
被引量:19
2
贾身茂.
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三)[J]
.食药用菌,2012,20(2):118-121.
被引量:4
3
贾身茂.
晚清《农学报》中食药用菌文献综述(三)[J]
.食药用菌,2012,20(6):369-371.
被引量:2
4
潘迎捷,伯海英,沈宗英.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菌丝交配型测定[J]
.上海农业学报,1993,9(3):11-14.
被引量:22
5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
香菇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J]
.上海农业学报,1989,5(1):25-30.
被引量:20
6
潘迎捷,汪昭月,白韵琴,马爱民,贺冬梅.
食用菌育种中的有性杂交与无性杂交[J]
.食用菌,1994,16(1):2-3.
被引量:11
7
程水明,林范学,徐学锋,李安政,林芳灿.
香菇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分析[J]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4):486-490.
被引量:14
8
廖汉泉,吴月嫦,梁耀云,邱景芸.
凤尾菇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J]
.中国食用菌,1989(2):3-6.
被引量:5
9
贺建超,石国昌.
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菌丝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J]
.中国食用菌,1989(5):13-14.
被引量:1
10
CHENG Shuiming,LIN Fanxue,XU Xuefeng,LI Anzheng,LIN Fangcan.
Genetic analysis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 of mating-type factors in Lentinula edodes[J]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2005,15(8):684-68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曹婷婷,贾身茂,王瑞霞.
我国近现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应用[J]
.食药用菌,2023,31(3):206-212.
2
鲍大鹏.
担子菌类食用真菌双核体生物学性质研究进展及其启迪[J]
.菌物学报,2024,43(4):11-2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鲍大鹏,徐建平,潘迎捷,谭琦.
异宗配合食用真菌双核体和单核体相关概念辨析[J]
.食用菌学报,2024,31(4):1-11.
被引量:1
2
曹旸,罗顺珍,和春梅,纪光燕,舒平,纪开萍.
暗褐脉柄牛肝菌同核菌株交配型的分子鉴定[J]
.北方园艺,2024(22):101-108.
3
秦琴,郭永杰,韦静宜,杜习慧.
野生金顶侧耳无性阶段分子鉴定和显微形态观察[J]
.菌物学报,2024,43(12):31-41.
4
丁一凡,杨瑞恒,周陈力,李燕,鲍大鹏.
斑玉蕈双单杂交中双核体细胞核成为先导核的遗传学规律[J]
.菌物学报,2024,43(12):103-112.
5
鲍大鹏.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下)[J]
.食用菌学报,2025,32(1):123-135.
1
宣城市林业产业建设剪影[J]
.安徽林业科技,2010(1).
2
薛艳华,史权,庞海河,韩梅,杨蕾.
灵芝孢子几种破壁方法比较分析[J]
.植物研究,2005,25(2):216-218.
被引量:16
3
李淑芳,张志军,李海德.
灵芝孢子油提取研究及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8,27(2):34-36.
被引量:11
4
潘鸿辉,谢意珍,李向敏,张智,余雄涛,焦春伟,蔡勉华,杨小兵.
灵芝孢子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0,29(5):33-36.
被引量:6
5
杜乐乐,赵敏,付廷明,潘欣欣,魏晓燕,江曙.
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制备及免疫活性研究[J]
.食用菌,2016,38(6):57-60.
被引量:7
6
龚胤昕.
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J]
.中国农村科技,1995,0(1):29-30.
7
赵晓立,严国鸿,毛德春,包国荣.
灵芝孢子胶囊薄层色谱鉴别[J]
.福建分析测试,2005,14(4):2316-2317.
被引量:5
8
陈继全.
供破壁灵芝孢子粉[J]
.中国保健食品,2006,19(4):80-80.
9
陈秋颜,张一帆,夏凤娜,杨小兵.
美味破壁灵芝孢子粉饮料的研制[J]
.中国食用菌,2013,32(4):41-43.
被引量:4
10
杨燕勤,潘家祯,祁国梁.
原位纳米测试技术研究灵芝孢子孢壁弹性模量和硬度[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2):286-289.
食药用菌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