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教育科研》
2000年第3期31-33,共3页
Shandong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6
-
1魏善春.学习评价的过程性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21(3):68-75. 被引量:32
-
2杨兆山.教育学的“个性”概念[J].中国教育学刊,1996(4):16-18. 被引量:25
-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68
-
4金生鈜.论教育自由[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5-70. 被引量:59
-
5赵汀阳.知识,命运和幸福[J].哲学研究,2001(8):36-41. 被引量:114
-
6顾红亮.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5(4):27-30. 被引量:23
-
7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14-22. 被引量:49
-
8鲁林岳.综合辩证论“减负”[J].教育研究,2007,28(5):69-72. 被引量:74
-
9李全文,李齐全.大学生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J].法制与经济,2008,17(3):76-77. 被引量:1
-
10郑鸣志.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1):89-9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刘来兵,周洪宇.“生活·实践”教育的逻辑理路与意义向度[J].教育科学,2023,39(5):18-24. 被引量:9
-
2吕群蓉,蔡川子.大学生权利义务观调查探究——以广东省高校为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27(3):94-98. 被引量:1
-
3邹红军.后疫情时代“双减”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教育管理,2023(1):108-117. 被引量:8
-
4王安全,王小艳.“双减”政策落地中学生离身学习和具身学习的分离与耦合方式[J].现代教育管理,2023(5):102-109. 被引量:2
-
5于扬.论他者性学习的理念遵循及其教学进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4):92-99. 被引量:1
-
6何勇刚,张立昌.中小学校落实“双减”的现实困境及脱困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22):31-34. 被引量:3
-
7刘来兵,任淑叶,何芳馨.论“生活·实践”教育馆的类型、功能与建设[J].教育评论,2023(10):12-20. 被引量:4
-
8牛旭峰,许见华,夏海鹰.“双减”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1):24-30. 被引量:5
-
9梁梅青,张广君.反思·重塑·超越:核心素养时代教学文化的整体变革[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16(2):67-73. 被引量:1
-
10刘继坤.变革育人方式,支撑学生多样化发展——以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12):92-93.
-
1卢劲杉.荒唐的“挽救婚姻计划”[J].江淮法治,2009(4):22-23.
-
2游子.拯救婚姻无端造病[J].检察风云,2008(23):42-43.
-
3张效琴.再论公民权利的保护——由几起公安权力行使引发的思考[J].学理论,2009(9):110-111.
-
4王秀哲.关于行政公开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2):109-110.
-
5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若干规定[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0(22):21-24.
-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J].吉林政报,2006,0(16):4-8.
-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J].青海政报,2006,0(16):3-7.
-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17):5-13.
-
9林茂智.论学校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0(9):13-13.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0(1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