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视逻辑连贯,促进自主学习——以“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学为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章建跃教授在文1中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为基本线索,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受此启发,在最近开设的一节“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公开课中,从教学预设到课堂教学,笔者追求“前后一致、逻辑连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本文就围绕该课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给出教后反思,与同行研讨.
作者
吉明华
机构地区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出处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4年第4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等腰三角形
逻辑连贯
课堂教学
对称性
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
学生自主
教学预设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1
章建跃.
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J]
.数学通报,2013,52(6):5-8.
被引量:178
2
李庾南;陈育彬.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30例--学力是这样发展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蔡宏.
教学预设时对教材内容的“加减”之思——由一次市级赛课的教案说起[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1):24-25.
被引量:1
4
章建跃.
数学课要教数学[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2(6).
被引量:5
5
章建跃.
课堂教学要注重数学的整体性[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5).
被引量:19
6
Greg McColm 姜红(译) 陆柱家(校).
数学教育的一个比喻[J]
.数学译林,2012,31(3):264-26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H}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马立平;李士绮;吴颖康.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M]{H}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汉斯·弗赖登塔尔;陈昌平;唐瑞芬.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H}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
米山国藏;毛正中;吴素华.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H}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
逢人便道新风好 年前早有万象新[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1).
被引量:3
6
刘东升.
关联性: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3(12):61-64.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194
1
袁勰婧.
注重方法渗透 提升学习能力——以六年级“数的四则运算”的复习为例[J]
.新智慧,2019,0(27):85-85.
2
李玥.
“一题一课”构建逻辑连贯的数学学习过程——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教学为例[J]
.试题与研究,2021(3):3-5.
被引量:1
3
邓任群.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概念课高效模式[J]
.高考,2021(13):51-52.
被引量:1
4
偶伟国.
立体几何教学 如何凸现逻辑连贯[J]
.数学通报,2014,53(2):17-20.
被引量:2
5
万学友.
引领教学:“课题研究”考题的价值思考[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4):47-49.
6
刘东升.
悠然神会,妙处与君说——李庾南老师“平方根”课例赏析[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5):19-23.
被引量:10
7
厉莉.
追求逻辑连贯的方程教学——以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5):9-11.
被引量:1
8
朱海峰.
预设知识网络,促进自主建构——以“四边形复习课”知识回顾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5):50-51.
被引量:1
9
刘东升.
深刻反思的视角:理解数学、独立思辨、小中见大——读贺信淳老师《从多角度审视一道中考试题说开去》所悟[J]
.数学通报,2014,53(5):55-55.
10
李庾南,刘东升.
好课如诗:富于关联,指向八方[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5):26-2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郑毓信.
“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
.中学数学月刊,2007(7):1-4.
被引量:44
2
王光明,廖晶.
“探索世界”范式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ICME12获奖报告述评[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2):116-119.
被引量:14
3
佐藤学.
21世纪学校改革的方向[J]
.人民教育,2014(1):31-35.
被引量:26
4
周时和.
实验情境:贴近“主线”,为了“抽象”——以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1):30-3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红娟.
从操作走向思考,从“参观”走向“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与反思[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7):80-8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磊.
减少参观式讲解,重视参与式探索——以一节勾股定理研讨课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9):50-51.
2
许小燕.
教学环节注重关联,变式训练兼顾逆向——评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汇报课[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8):19-21.
3
潘卫峰.
践行“学材再建构”,追求“开放式教学”——以二次函数起始课同课异构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8):21-23.
被引量:3
4
周红娟.
开放与放开:概念生成与例题变式的教学追求——从“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说起[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8):70-71.
被引量:5
5
王亚东.
也谈如何“用教材教”——以九年级“弧、弦、圆心角”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11):7-8.
6
王丽.
预设“问题串”,渐次推进新知生成——以“有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11):15-17.
被引量:1
7
顾为秀.
从“标准”到“变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全等三角形”起始课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12):22-23.
被引量:3
8
单净璇.
深究尺规作图,“牵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与思考[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7(6):5-7.
被引量:1
9
程金元,张雯.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初三数学测量方案的探究性学习——以2023年福建省中考第23题为例[J]
.福建中学数学,2024(10):21-24.
10
葛媛.
基于“数学现实”,探索“未知领域”——李庾南老师“分式方程”课例赏析[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0(8):11-13.
1
厉莉.
追求逻辑连贯的方程教学——以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5):9-11.
被引量:1
2
郑明筑.
逻辑连贯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以“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一课为例[J]
.上海中学数学,2016(5):4-5.
3
刘景田.
书面表达步步高(四)[J]
.英语通(高考学生版),2005(4):20-22.
4
夏繁军,许忠领,吴玲玲,张伟.
整体把握教材,促进学生螺旋上升地理解核心概念[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6):47-49.
被引量:2
5
吴凯红.
重组教材关联处,“同而不同”在类比——“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设计及解读[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5):13-14.
6
潘小梅.
深刻解读文本,建构"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教学[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0(12):22-25.
被引量:1
7
李建华.
基于“超经验”,构建逻辑连贯的几何教学——以“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11):10-11.
8
章志霞.
基于“整体观”的几何教学与反思——以“平行线的判定”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2):17-19.
被引量:2
9
周立志,曾金炳.
例谈数学整体性教学的若干做法[J]
.数学教学通讯,2016(5):45-46.
10
怀辰良.
用故事“润色”英文单词——一种对主流单词教授法的有益补充[J]
.知识文库,2016,0(15):226-226.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