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困境倒逼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要素禀赋的改善。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演变,我国对外贸易所遭遇的发展困境也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加工贸易转型不畅、出口竞争日趋加剧两个方面。形成对外贸易发展困境的因素既有内源性的,也有外源性的,但根本上是我国要素禀赋特征仍表现为劳动相对丰裕、资本与技术相对稀缺这一内源因素在起作用。这样,只有立足于改善我国要素禀赋,统筹兼顾各种导致发展困境的因素,通过建立以就业促进为核心的地方政绩考核机制、控制工资合理增长、推进出口加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的配套实施,才能有助于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乃至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平稳转变。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6,共8页 Economis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贸易 技术变迁与扩大就业--目标与政策的统一"(10YJC79016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产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研究"(12CJY045) 安徽财经大学学科特区"国际贸易与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建设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蔡昉,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4(4):68-79. 被引量:157
  • 2蔡昉.中国就业统计的一致性:事实和政策涵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3):2-10. 被引量:90
  • 3张军.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J].世界经济文汇,2005(4):101-105. 被引量:251
  • 4Solinger, Dorothy .J. 2001, Why We Cannot Count the Unemployed?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7 (August), pp. 671-688.
  • 5Stager, D. Stock, J. and Watson, M. 1997, “How Precise Are Estimates of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5447.
  • 6Stiglitz, J. 1997,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1, No. 1, pp. 3-10.
  • 7Tootel, G. 1994, “Restructuring, the NAIRU, and the Phillips Curve,”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of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September/Ocotober 1994.
  • 8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 1999,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1999: Transition and the State, New York.
  • 9Weiner, S.1993, “New Estimates of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Economic Review of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Fourth Quarter, 53-69.
  • 10世界银行.《全国产品和要素市场分割:经济成本和政策建议》,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备忘录[Z].,2004..

共引文献348

同被引文献163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6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