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译谈
被引量:
2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把汉语中“民族”一词及相关词语译成英语,或者把英语中nation、nationality、ethnicgroup、people等词及相关词语译成汉语,都是颇费心思而饶有趣味的事情。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多义词,翻译中必须对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有准确的理...
作者
翟胜德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6-79,共14页
Journal of World Peoples Studies
关键词
“民族”
ethnicgroup
汉语
多义词
英语
词语
语境
翻译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作者简介
翟胜德,副译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381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75
参考文献
9
1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65页.第1152页.
2
何叔涛.
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J]
.民族研究,1988(5):17-24.
被引量:22
3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7.p1557.
4
张鸣.《英语正在成为全球语言》,载《光明日报》1997年1月27,第7版.
5
张景波.《伊斯兰教与埃及政治》,载《亚非》杂志,1995年第1期.
6
潘志平.
民族问题与民族分立主义——评nation的国家、民族一体理论[J]
.世界民族,1997(1):1-13.
被引量:3
7
陈文海.
民族形象·民族空间·民族情感——中世纪中后期法兰西民族观念形成轨迹探析[J]
.世界民族,1998(4):53-63.
被引量:8
8
《中国大百科书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330页、308页.
9
[法] 多甘(M.Dogan)著,明博译.《西欧民族主义的衰落》,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第1期.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宇多文雄,章莹.
关于“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世界民族,1994(1):1-5.
被引量:12
2
C.杜瓦诺夫,于洪君.
双重国籍的政治死胡同[J]
.世界民族,1994(5):15-17.
被引量:5
3
Я.Я.埃廷格尔,钟华.
独联体的族际冲突与国际经验[J]
.世界民族,1994(6):21-27.
被引量:4
4
贺国安.
俄罗斯政府应更新其民族政策中的立场——俄联邦民族政策委员会主席季什科夫教授答问[J]
.世界民族,1993(2):21-23.
被引量:2
5
P·伊茨,阮西湖.
关于苏联的民族学[J]
.世界民族,1987(6):71-74.
被引量:2
6
《民族理论专胚学术讨论会发言摘要》,载《民族研究》,1986年第6期.
7
列宁.《论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同题》,《列宁引用卡·考茨基语》.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7页.
8
埃廷格尔.《独联体的族际冲突与国际经验》.
9
王智娟、潘志平.《哈萨克斯坦民族问题焦点》,载《中亚研究》,1995年第1-2合期.
10
格雷厄姆·富勒.《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前景》,载[美]《后苏联时期的前景》,1994年10月号.
共引文献
68
1
杨须爱.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2
2
田琳,王浩.
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内涵、困境及建设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21-26.
被引量:15
3
孟凡行.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周边概念考释与核心概念建构[J]
.贵州社会科学,2023(10):27-34.
被引量:5
4
何叔涛.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
.民族研究,2009(2):11-20.
被引量:26
5
王佐龙.
对国际法中民族共同地域与自决权的再认识[J]
.青海民族研究,1999,10(4):6-10.
6
郭庆.
试论民族共同体[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2):60-64.
被引量:3
7
曹谦.
解构主义视角:维吾尔族概念的历史性建构[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83-89.
8
陈卫东,胡之芳.
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思考[J]
.政治与法律,2004(4):119-126.
被引量:17
9
黄佩文.
汉俄语动物喻义的差异与成因[J]
.修辞学习,2002(3):10-11.
被引量:5
10
左坚卫,周加海.
非法行医罪主体认定中的两个问题探讨[J]
.政治与法律,2001(6):63-67.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381
1
杨须爱.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2
2
王军,刘毅.
论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话语特征、分析模型与创新发展[J]
.西北民族研究,2021(2):27-44.
被引量:8
3
石硕.
从中国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百年发展史的启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2.
被引量:53
4
徐杰舜.
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09-118.
被引量:11
5
马秀梅.
释《古兰经》中的“民族”概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S1):199-203.
被引量:2
6
王希恩.
也谈在我国民族问题上的“反思”和“实事求是”——与马戎教授的几点商榷[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17.
被引量:50
7
叶江.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J]
.民族研究,2009(2):1-10.
被引量:13
8
何叔涛.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
.民族研究,2009(2):11-20.
被引量:26
9
石硕.
川西民族走廊的历史变迁与特点[J]
.天府新论,2000(S1):90-93.
被引量:5
10
李宝珊.
略论乌桓的历史发展与融合[J]
.社科纵横,2007,22(6):126-12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6
1
范恩实.
试论中华民族交融的历史规律性——以汉唐时期东北各族群认同发展、嬗变过程为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7(4):22-31.
2
刘泓.
新中国世界民族研究评析:历史与现实[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20-29.
3
何群.
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发展远景[J]
.西北民族研究,2000(1):151-161.
被引量:3
4
王东明.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89-97.
被引量:30
5
叶江.
当代西方“族群”理论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82-88.
被引量:11
6
周传斌.
族群理论的流变及其与民族理论的关系[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5):12-18.
被引量:7
7
宋新伟.
民族主义误读解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2):73-78.
被引量:1
8
孟伟根.
我国各民族名称的英译问题[J]
.辞书研究,2006(4):57-63.
被引量:2
9
姜德顺.
加拿大土著民艰辛的维权之路——解读“土著权利”和“条约权利”[J]
.世界民族,2007(5):79-86.
被引量:7
10
吴楚克.
从地缘安全角度理解中国的民族与跨界民族[J]
.广西民族研究,2009(3):12-1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75
1
杨须爱.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2
2
李佳.
肯尼亚族群身份建构及其政治化[J]
.中国非洲学刊,2021(1):79-95.
3
吴白乙,张一飞.
全球治理困境与国家“再现”的最终逻辑[J]
.学术月刊,2021(1):80-92.
被引量:14
4
刘玲.
论我国民族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基于2019—2022年学界研究成果的调查及分析[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5):45-53.
5
毕经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权利保障与社群认同——以中国澳门土生葡人社群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1):130-136.
被引量:3
6
陈心林.
族群理论与中国的民族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5.
被引量:1
7
彭武麟.
回溯与当下——兼论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基本对象与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65-71.
被引量:6
8
韦浩明.
花山族群认同现状的人类学思考[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75-79.
被引量:3
9
周大鸣.
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10.
被引量:19
10
叶江.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J]
.民族研究,2009(2):1-10.
被引量:13
1
李佳.
“少数民族”一词英译商榷[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135-137.
2
郝时远.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J]
.民族研究,2002(4):1-10.
被引量:73
3
徐鲁亚.
关于“民族”一词的译法[J]
.民族翻译,2009(1):56-59.
被引量:2
4
李超男.
We Are Going to Miss You[J]
.大学英语,2000(8).
5
周小兵.
汉语教材需要本土化吗[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0(1):10-11.
被引量:9
6
人物名妙用[J]
.商周刊,2004,0(2):53-53.
7
Language and Speaker’s Social Status[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5(1):87-95.
8
王莉娜.
A study of the Ways the Speaker Choose According to the Audiences’ Status[J]
.校园英语,2015(1):218-218.
9
胡泽刚.
漫谈民族侮慢语汇[J]
.现代外语,1991,14(4):37-41.
被引量:8
10
常建荣.
National Slurs on Dutch[J]
.海外英语,2011(5X):303-304.
世界民族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