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白与历史人物(上)
被引量:
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说者多矣!有一点似未受到注意,便是擅长用典。和历来人们的普遍印象相反,李诗用典实较杜诗为多,无论事典语典,亦无论明用暗用,均较杜诗为多。主要见于古诗和长篇乐府,律绝及乐府歌行中的短小篇章却少。
作者
裴斐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0-56,共7页
关键词
李白诗
历史人物
乐府歌行
艺术特点
用典
杜诗
长篇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6
1
邓小军.
论盛唐诗的特质[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3):74-84.
被引量:6
2
杨明.
从几首诗看天宝末年李白对杨国忠的态度[J]
.天府新论,1985(5):48-52.
被引量:3
3
裴斐.
论李白的隐逸[J]
.江汉论坛,1981(1):103-108.
被引量:3
4
吴小如.
略论杜诗的用事——读杜臆札[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6(6):96-97.
被引量:2
5
周小龙.
屈原、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异同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23-126.
被引量:1
6
鲍鹏山.
论庄子的“小大之辨”[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2):51-54.
被引量:2
7
王德敏,周立升.
鲁仲连杂考[J]
.管子学刊,1987(2):65-70.
被引量:4
8
谢思炜.
李白对杨国忠态度之我见[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1):38-39.
被引量:2
9
陶新民.
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用典[J]
.大连大学学报,1994,15(2):219-224.
被引量:4
10
刘方喜.
论李白“杂言”诗及其诗学意义[J]
.文学遗产,2004(6):121-1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4
1
肖悦.
从表、书、序看李白骈文对《战国策》的继承[J]
.骈文研究,2021(1):29-38.
被引量:1
2
高宇璇.
论李白的生活美学及其成因[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121-124.
3
刘美艳,傅绍良.
李白和杜甫山东诗的比较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26-30.
被引量:1
4
刘中文.
论隋唐士人对陶渊明的拒斥[J]
.求是学刊,2006,33(3):109-114.
被引量:4
5
林继中.
大雅正声——“盛世文学”的支点[J]
.文艺理论研究,2006(5):71-76.
被引量:5
6
罗春兰,彭兰花.
“俊逸鲍参军”——李白对鲍照的追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51-56.
被引量:1
7
谢思炜.
李白的精神世界[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25-31.
8
尹楚兵.
解读李白的一扇窗口——试论李白作品中的谋臣策士形象[J]
.船山学刊,2011(1):65-68.
9
鲍鹏山.
李白与《逍遥游》[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663-671.
被引量:1
10
李春艳.
诗仙,水一样的情怀——李白诗风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5):146-148.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林继中.
“布衣感”新论[J]
.文学评论,2007(6):13-18.
被引量:4
2
刘文先.
披着复古外衣的创新之路——对元结诗的再认识[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62-65.
被引量:1
3
林阳华.
论唐代诗人对嵇康的否定[J]
.陇东学院学报,2008,19(6):35-38.
被引量:3
4
薛天纬.
圣代复元古 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J]
.江淮论坛,2012(1):143-148.
被引量:5
5
王珍.
从乡村到都市:逸乐之美的两种形式——论陶渊明和白居易生活的艺术[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68-71.
被引量:1
6
沈曙东.
论扬雄对李白的影响[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1):30-34.
7
幸灵芝.
陶渊明诗文被差别接受的处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1):17-18.
8
孙尚勇.
论李白文学思想的一个侧面——以《古风·〈大雅〉久不作》为中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0(3):96-104.
被引量:6
9
白云丽.
放荡天地间,裘马颇清狂——杜甫兖州诗歌浅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3):21-25.
10
梁学翠,刘宗保.
论王维对陶渊明的接受[J]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4):104-108.
1
房日晰.
韦应物乐府歌行论略[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6(3):49-51.
被引量:2
2
梁俊仙,罗翠梅.
论易安词中的“故实”[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3):131-132.
3
王伟珍.
浅析汉代“乐府歌行”的萌芽期与形成期[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2):88-91.
4
周笃文.
暖笙杂考[J]
.文学评论,1980(2):81-83.
5
吴振华,何祥.
送别诗与赠别序的双重交融——读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8-25.
6
张春荣.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赏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02,18(6):29-31.
7
董博宇.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赏析[J]
.青年文学家,2014,0(11Z):107-107.
8
纪文君.
歌行体之范围及选材与命意[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99-100.
被引量:1
9
刘曾遂.
李白诗二首赏析[J]
.远程教育杂志,1991,11(6):43-45.
10
朱昌林.
“李白《蜀道难》后继之作”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2):17-22.
被引量:3
文学遗产
199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