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改善策略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本文在分析低碳农业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释了低碳农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低碳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作者
唐献玲
机构地区
宿迁学院基础部宿迁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发展
功能
障碍
改善策略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王殿安.
我国低碳农业的制度支撑与文化培育[J]
.农业经济,2012(6):3-5.
被引量:3
2
王昀.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
.云南农村经济,2008(5):102-106.
被引量:8
3
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
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
.环境保护,2010,38(12):38-39.
被引量:83
4
虞洪.
低碳农业的利益驱动机制[J]
.农村经济,2012(6):33-36.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普雷斯科特.
低碳经济遏制全球变暖——英国在行动[J]
.环境保护,2007,35(06A):74-75.
被引量:35
2
刘志红.
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3):25-28.
被引量:3
3
刘传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
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
.上海经济研究,2008,20(3):38-42.
被引量:165
5
熊鸿军,戴昌钧.
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及其政策含义[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94-97.
被引量:22
6
吴玉宇.
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
.上海金融,2009(10):26-29.
被引量:112
7
封泉明.
关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文化思考[J]
.云南社会科学,2010(5):107-110.
被引量:8
8
王殿安,王凤羽.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
.农业经济,2011(12):25-27.
被引量:37
9
宋家刚.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探索[J]
.现代商业,2012(2):157-15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5
1
陶爱祥.
江苏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分析及机制设计[J]
.中国集体经济,2015(28):15-18.
被引量:3
2
杨悦象,熊林海,熊运福.
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82-382.
被引量:15
3
廖东海,邓吉安,屈波,张晓兰.
张家界市低碳农业建设的思考[J]
.作物研究,2010,24(4):255-257.
被引量:4
4
尤志明,杨如兴,吴志丹,江福英,李慧玲,翁伯琦.
福建发展低碳茶业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6):19-23.
被引量:13
5
王虎琴,贺春强,吴国岑,张庆华,顾国洪,张炜,颜培敏,白洁瑞.
金坛市低碳农业的实践成效与发展模式[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62-363.
6
李晓红,张江涛.
大荔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71-372.
7
王艳红.
低碳经济视阈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途径[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95-4397.
被引量:5
8
李明.
发展低碳农业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J]
.科技经济市场,2011(5):78-79.
9
韦宁卫.
促进低碳农业发展与财税政策扶持研究[J]
.会计之友,2011(28):89-91.
被引量:3
10
田云,李波,张俊飚.
武汉市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88-92.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15
1
杜受祜.
低碳农业:潜力巨大的低碳经济领域[J]
.农村经济,2010(4):3-5.
被引量:49
2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8):80-86.
被引量:916
3
王殿安,王凤羽.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
.农业经济,2011(12):25-27.
被引量:37
4
郑义,徐康宁.
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驱动因素——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的研究[J]
.经济管理,2012,38(2):11-21.
被引量:29
5
唐若菲.
低碳农业的国际经验研究[J]
.世界农业,2013(1):102-104.
被引量:6
6
师帅,陈红,池佳.
基于协整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研究[J]
.软科学,2013,27(2):81-85.
被引量:18
7
谢淑娟,匡耀求,黄宁生,赵细康.
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J]
.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916-923.
被引量:34
8
赵培华.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167-170.
被引量:8
9
胡世霞.
关于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J]
.农村经济,2013(10):87-89.
被引量:4
10
陶爱祥.
中美低碳农业发展状况对比研究[J]
.世界农业,2013(11):56-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张向红.
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应对思路[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4(5):165-166.
被引量:1
2
秦红梅.
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中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实践[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4(5):174-176.
3
阎晓.
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广东蚕业,2019,53(9):32-3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嘉伟,马召伟.
基于LMDI模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J]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2022,8(1):13-20.
2
王武生.
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考[J]
.中国牛业科学,2022,48(2):50-54.
被引量:5
3
旷爱萍,谢凯承.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LMDI分解和面板回归[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28(3):414-426.
4
邱丫丫.
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及碳汇时空差异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9):165-170.
被引量:1
5
周乐乐,万霞,丁黎明,魏星宇,王建平,陈静,李鑫,樊敏,黎猛,喻萧斌.
四川省碳排放-碳储存与碳供需比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25,34(3):368-379.
1
陈彩娟.
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当代经济,2004,21(10):50-51.
2
刘懿.
我国经济增长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
.有色冶金节能,2011,26(5):5-9.
3
李平,罗建军.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比较研究[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4):14-16.
被引量:1
4
黄永强.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09(5):47-49.
被引量:1
5
王青,郑红勇,聂桢祯.
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思路[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1-7.
被引量:35
6
黄慕贤.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商,2013(14):273-273.
7
宋天伟,严志平.
推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高彭州市区域经济竞争力[J]
.成都经济发展,2004(6):13-15.
8
马海燕,翟有龙,蔡玉倩,蒲小梅.
西充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SWOT分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297-301.
被引量:3
9
郭梅芳.
分析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J]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3):87-88.
10
顾永祥,唐才刚.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实践[J]
.上海农村经济,2005(3):23-25.
被引量:10
农业经济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