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7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 ,力陈其危害性及不良影响 ,并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
作者
高建
张平
机构地区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中医药研究》
2000年第5期61-62,共2页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
质量
配伍
剂量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2
同被引文献
347
引证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612
参考文献
9
1
赵文瑞.
浅析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成因[J]
.首都医药,1998,5(9):32-33.
被引量:8
2
赵俊东.
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J]
.光明中医,1998,13(4):5-6.
被引量:2
3
岳凤先,汪芳.
中药中毒报道的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2):114-117.
被引量:36
4
李钟.
几种常用补益中药的不良反应[J]
.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3(1):47-48.
被引量:24
5
郭世民.
试论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与预防[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5):58-60.
被引量:17
6
石进辉.
试论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J]
.新疆中医药,1996,14(3):40-42.
被引量:9
7
唐镜波,王振纲.
80年代国内传统药毒副作用报道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1):689-691.
被引量:12
8
吴伯平.必须重视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4(01).
9
袁惠南,王春仁.
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52-55.
被引量:59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周密妹,彭盛德,郭梅,李性天.
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护[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4,3(4):202-204.
被引量:3
2
刘丽萍.
中药引起的药源性肝损害12例临床分析[J]
.中国药事,1994,8(6):379-380.
被引量:2
3
蔡志坚.
洋地黄类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合并用药[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2):548-549.
被引量:2
4
古云霞,袁惠南.
1993,1994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2-507.
被引量:33
5
杨军,谭立岩,王秀珍,孟群.
饮乌头药酒中毒2例报告[J]
.锦州医学院学报,1995,16(1):30-30.
被引量:1
6
杨更生.
虫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J]
.新中医,1989,21(8):52-54.
被引量:4
7
李玉芳,何玄华.
何首乌现代研究进展[J]
.中成药,1997,19(5):37-38.
被引量:36
8
蒋兆芬.黄药子引起药物性肝炎17例报告[J]中医杂志,1981(02).
9
杨玉福.21例长期服用番泻叶致依赖性报告[J]中国中药杂志,1992(03).
10
郑兰.罂粟中毒引起婴儿呼吸衰竭5例[J]浙江医学,1991(06).
共引文献
132
1
肖华凤,宋黎军.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8):21-23.
2
赵金英.
浅谈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症状[J]
.中外医疗,2008,27(20).
被引量:1
3
张俊莲.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山西中医,2003,19(S1):40-41.
被引量:1
4
夏金根.
中药不良反应管窥[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428-429.
5
周践,郭代红,和培红.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其思考[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2(4):48-50.
6
陈安进,张芳.
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J]
.青岛医药卫生,1999,31(5):360-361.
7
王秋冬,孟建伟,黄翠霞,梁春广,张淑雅.
胃肠道药物损害95例分析[J]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4,6(3):36-37.
被引量:1
8
林向华,王慧.
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43-844.
被引量:3
9
王平.
也论中药有毒[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13(5):263-266.
被引量:2
10
王群红,李宏建,张朝晖.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J]
.中药材,2001,24(6):430-4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47
1
蒋菊芳,丁剑.
医疗机构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25(z2):780-781.
被引量:3
2
何菊英.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77-178.
被引量:5
3
董国力.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2):45-46.
被引量:9
4
张传英,李生光.
1998—2002年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强度及相关因素的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6):40-41.
被引量:7
5
冯克玉.
中药不良反应[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4,32(6):7-8.
被引量:5
6
陆智俊.
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7例分析[J]
.陕西中医,2004,25(7):618-618.
被引量:5
7
周本宏,刘刚,罗顺德.
葛根素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8):470-472.
被引量:15
8
张丽娜,李素华,景莉,华佐萍,江泽琴.
葛根素注射液与他药合用致溶血死亡3例分析[J]
.西南军医,2004,6(4):80-82.
被引量:8
9
吴永佩,颜青,李喜西.
加强教育与干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
.中国医院,2004,8(8):10-12.
被引量:57
10
程刚,夏东胜,李馨龄,汤韧.
千里光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569-57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76
1
何菊英.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77-178.
被引量:5
2
周践,郭代红,和培红.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其思考[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2(4):48-50.
3
王宴颖.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205-206.
4
项晓娟,全红.
浅谈非临床研究与ADR监测[J]
.中国药事,2004,18(8):479-480.
被引量:1
5
李宏,王艳梅.
临床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8):64-65.
6
梁建成,黄义昆,张三平,韦曦,韦敏,骆泽宇,骆潇.
16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医学文选,2005,24(1):48-49.
被引量:39
7
李军,刘先琼.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48-349.
被引量:5
8
仲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6):39-40.
被引量:13
9
阎敏,李新中,尹桃.
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100-1101.
被引量:74
10
邓芳.
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中国药业,2006,15(3):79-8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12
1
李金平.
我院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4):305-305.
2
张文玉.
对中药不良反应相关问题的探讨[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53-54.
被引量:7
3
夏金根.
中药不良反应管窥[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428-429.
4
肖小河,肖培根,王永炎.
中药科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19-123.
被引量:53
5
蒋敏明.
6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52-153.
被引量:6
6
何菊英.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77-178.
被引量:5
7
李金玲,薛强,张聪聪,唐勤,徐晓玉.
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
.中药与临床,2012,3(3):60-62.
被引量:9
8
贾歆.
2012年我院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3,37(9):887-888.
9
何全.
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兵团医学,2012(2):53-55.
10
肖随安,王焱.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4):96-97.
被引量:2
1
康明明,张智龙.
张智龙教授针灸临证撷要[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07-208.
被引量:1
2
姚庆云.
临床偶拾[J]
.蚌埠医药,1993,11(1):31-32.
3
章汉明.
章真如以化痰开窍法治疗病毒性脑炎验案[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168-168.
被引量:2
4
张登本.
王冰与《玄珠密语》源流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4):586-588.
被引量:5
5
王起槐,曾晓芳,罗云华,曾明凤.
试论《伤寒论》运用清法及其与温病关系[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2(11):469-470.
6
钱超尘.
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残卷)考略[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1):20-23.
被引量:3
7
翟铁宏,董艳丽,王蕾,廉景奎,韩静.
半枝莲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4):223-224.
被引量:5
8
黄靖.
试论郑钦安“阴虚证问答”篇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特色[J]
.中医杂志,2010,51(S2):53-54.
9
张明亮,沈光华.
一分钟拍打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6):41-41.
10
张效霞,莫芳芳.
阴阳五行辨药性 一字之差险送命[J]
.家庭中医药,2016,0(12):40-41.
中医药研究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