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教兴农是我国农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根本 ,也是当代农业教育的重要使命。我校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自身的优势 ,同时也面临巨大困难。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 ,实施教育创新工程 ,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 。
作者
张金洲
曹胜波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2-73,共2页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体制
大学生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S-4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34
1
蔡苇,余波,兰伟.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被引量:36
2
石新明,王庆华,谢辉,章东辉,周雄.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2001,6(3):8-11.
被引量:16
3
周健吉.
对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7(8):26-26.
被引量:5
4
江云清.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3):64-66.
被引量:18
5
刘迎春.
大学生科技活动工作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家,1999,14(2):84-87.
被引量:6
6
万战争,郭会丽,李鹏飞.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成功,2007(1):1-2.
被引量:22
7
邓春岩,陈芳,陈攀峰,路保利,杨峰军.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6-108.
被引量:20
8
周琳,杨大方,刘翠,许溪沙.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30-131.
被引量:11
9
张彩千,郑波.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现状和实施管理探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86-88.
被引量:15
10
朱冠华.
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J]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36-3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0
1
谭敏,胡学友.
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25-25.
被引量:5
2
王东波.
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思考——以攀枝花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25-25.
被引量:1
3
董文波,秦芬.
大学生科研活动探索——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1):82-84.
被引量:1
4
万战争,郭会丽,李鹏飞.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成功,2007(1):1-2.
被引量:22
5
张继德.
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论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0):96-98.
被引量:4
6
付中联.
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4-16.
被引量:4
7
林丽,殷海.
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实践[J]
.科技资讯,2012,10(6):181-181.
被引量:3
8
杨海澜.
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
.电脑迷(数码生活)(上旬刊),2013(1):63-65.
9
梁枫,郑文栋.
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117-119.
被引量:3
10
陈一,丁梦,刘文勇,钟直峰.
本科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探索——以废弃物材料化再利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
.高教学刊,2022,8(3):38-4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艾迪拜·库尔班.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探索——以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
.产业科技创新,2020(28):127-128.
2
柯羽.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4):85-88.
被引量:5
3
潘娌妮,吴蕾蕾.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与策略[J]
.南方医学教育,2009(2):9-10.
被引量:10
4
张启胜,曾晖,李红梅.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模糊评价模型及运用[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07-109.
5
任丹,魏鹏.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
.现代农业科学,2008(2):85-86.
被引量:14
6
陈嘉莉.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结构及培养策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208-209.
被引量:7
7
张继德.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0):116-119.
被引量:12
8
潘娌妮,吴蕾蕾.
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20-21.
被引量:27
9
冯雪,林燕,李垠霏,刀亚男,蔡彬.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的作用与意义[J]
.科技创业家,2012(19):197-197.
被引量:1
10
陆曈曈,蒋丽玲.
论高校创新教育平台的构建[J]
.中国电力教育,2009(6):1-2.
1
赵长禄.
面向知识经济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J]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8(4):14-15.
被引量:2
2
张琪.
科技创新体制下的劳技课[J]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9):46-46.
3
王勃,郭靳时,杨艳敏.
依托科技竞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261-262.
被引量:8
4
张树霞.
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某理工科院校基层单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为例[J]
.科技资讯,2012,10(35):164-164.
被引量:3
5
李素芳.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7,0(1):60-62.
被引量:15
6
唐川林,胡东,何国旗.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因素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3):103-105.
被引量:5
7
田兆富.
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刍议[J]
.新校园(上旬刊),2011(3):32-33.
被引量:3
8
陈立福,何纯芳,黄亚飞.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5):32-34.
被引量:4
9
熊静.
浅议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
.科技创业月刊,2012,25(9):13-14.
10
唐朝京,涂瑞斌,库锡树,李贵林,关永峰.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88-90.
被引量:19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