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模糊评价模型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大学生科技素质的结构问题出发,试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原理,建立适当的模型,来衡量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高低.
作者
张启胜
曾晖
李红梅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长沙市第八中学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资助
项目编号:XJK06AGD022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素质
模糊模型
分类号
O29 [理学—应用数学]
作者简介
张启胜(1972-),男,湖南保靖人,湖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非政府组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张继德.
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论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0):96-9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张金洲,曹胜波.
浅析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对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2-73.
被引量:10
2
罗家国.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及其培养[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22(6):88-90.
被引量:10
3
杨宇.
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153-154.
被引量:10
4
陈德玲,刘东燕,霍丹群.
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149-150.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3
1
陈嘉莉.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结构及培养策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208-209.
被引量:7
2
张继德.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0):116-119.
被引量:12
3
徐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因素研究[J]
.中国商论,2014,0(3Z):162-163.
被引量:7
1
洪少华.
模糊数学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6(3):48-49.
2
周景.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之浅见(摘登)[J]
.现代物理知识,1996,8(S1):260-260.
3
李茸侠.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员的科技素质[J]
.现代物理知识,2001,13(4):34-35.
4
刘红利.
论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20-20.
被引量:1
5
董超.
着眼学员科技素质的培养 加大物理教学改革的力度[J]
.中国高教论丛,2002,24(2):129-130.
6
杨宏林.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5):47-50.
被引量:4
7
陈斌.
以科技素质、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改革军事指挥院校的物理教学[J]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0(B11):87-89.
8
郭秋红,步金芳.
针对宿舍设计方案的模糊评价模型[J]
.高等数学研究,2013,16(1):71-73.
9
王志安,刘绍锋.
注重物理教学中科技素质的培养[J]
.邯郸师专学报,2000,10(3):74-75.
10
杨艳群,任福田.
居住区吸引力的模糊评价[J]
.住宅科技,2000,20(4):6-10.
被引量:3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