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亚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重要价值取向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校本课程不是20世纪70年代偶然出现的事件,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文化动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冲突以及重塑民族国家文化身份的需要。如果说国家课程是再生产主流文化的工具,那么校本课程实质上就是再生产亚文化的工具。所谓"校本",是以"具体意义上的个体学校文化"为本,并且是以学校文化中的"微观文化"为本。校本课程的文化学意义也就因此可以解读为以一所学校的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规范、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语言符号为基础的课程开发。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7,共4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作者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HARGREAVES ANDY,LIEBERMAN A,FULLAN M, HONPKINS D W.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hange :part one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8 : 130.
  • 2刘旭东.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5,99.
  • 3阿普尔迈克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黄忠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 4BOURDIEU PIERRE,PASSERON JEAN CLAUDE.Re- 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M ].Cali- 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0 : 41.
  • 5钱民辉.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47-47. 被引量:19
  • 6拉雷恩乔治.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戴从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7SAHLINS MARSHALL D, SERVICE ELMAN R.Evolu- tionand Culture [ M ]. AnnArbor, Mh Universityof MichigmJ Press, 1960:75.
  • 8叶波.校本课程实施:从技术取向到文化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2(6):56-59.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10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90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