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量的地震灾害的研究报告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能造成较大的影响,相对于水平地震我国对竖向地震作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三种应用较为常见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并将其中的反应谱法与静力法做了简单的比较;阐述了对结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比值(V/H)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作者
李静
贾鹏
程浩
机构地区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出处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第1期3-4,共2页
New Technology & New Products of China
关键词
竖向地震
静力法
反应谱法
竖向加速度反应谱
分类号
TU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刘洁平,李小东,张令心.
浅谈欧洲规范Eurocode 8-结构抗震设计[J]
.世界地震工程,2006,22(3):53-59.
被引量:29
2
徐龙军,谢礼立.
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性[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27(6):17-23.
被引量:19
3
钱培风.
高层建筑的抗震问题[J]
.世界地震工程,1992,8(3):15-21.
被引量:4
4
周正华,张艳梅,孙平善,卢滔.
断层场地震害研究综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5):38-41.
被引量:52
5
耿淑伟,陶夏新.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竖向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比值[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5):33-38.
被引量:32
6
辛娅云.
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S1):54-56.
被引量:18
7
李恒,秦小军.
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比特性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1):8-14.
被引量:18
8
程岩.
竖向地震作用对高柔结构的影响[J]
.西北地震学报,1999,21(4):423-427.
被引量:8
9
陈念英.
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5(1):56-59.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李新乐,朱晞.
考虑场地和震源机制的近断层地震动衰减特性的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2):141-147.
被引量:18
2
徐龙军,谢礼立.
场地相关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8):1061-1064.
被引量:6
3
耿淑伟,陶夏新.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竖向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比值[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5):33-38.
被引量:32
4
陈念英,王树华.
震中区地面建筑物震害的力学特征与地震震中判别[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3(2):36-43.
被引量:3
5
俞言祥,胡聿贤,潘华.
地震震源机制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7):3113-3118.
被引量:9
6
陈念英.
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5(1):56-59.
被引量:15
7
贺秋梅,闫维明,董娣,徐国栋,高丽霞.
震源机制和场地条件对近场强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影响[J]
.地震研究,2006,29(3):256-263.
被引量:18
8
周锡元,徐平,王国权,闫维明.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反应谱比值的研究[J]
.地震地质,2006,28(3):325-335.
被引量:19
9
周锡元 王广军 等.场地分类和平均反应谱[J].岩土工程学报,1984,6(5):59-68.
10
Papazaglou A J, Elnashai A S. Analytical and field evidence of the damaging effect of vertical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 J ]. Earthquake Engi- 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1996,25 (10) : 1109 - 1137.
共引文献
158
1
李傲赢,蒋良潍,罗强,秦浩锋,叶欢.
国内工程行业规范中的地震作用对比分析[J]
.建筑结构,2019,49(S02):344-349.
被引量:2
2
任耀辉,王泽军,甘梅,汝新策.
烟囱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研究进展[J]
.工业建筑,2007,37(z1):394-398.
被引量:2
3
辛娅云.
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S1):54-56.
被引量:18
4
邵广彪,冯启民.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的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3):30-37.
被引量:15
5
范绍芝,侯家健.
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研究综述[J]
.建筑结构,2009,39(S2):1-6.
被引量:6
6
王飞,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基于场地条件的竖向地震动特性研究[J]
.建筑结构,2013,43(S1):1258-1262.
被引量:3
7
贾俊峰,杜修力,韩强.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1):1-12.
被引量:87
8
任春,罗奇峰.
断层破碎带对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的影响[J]
.地震研究,2005,28(2):162-166.
被引量:14
9
陈健云,周晶,马恒春,朱彤.
高耸烟囱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05,26(2):87-93.
被引量:20
10
孙造占,黄炳臣.
核安全审评中的竖向地震反应谱[J]
.核安全,2011,10(4):12-17.
被引量:6
1
单蕴平.
试论竖向地震作用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J]
.江苏建筑,1996(1):30-33.
被引量:3
2
杨春田,于淑琴.
高层建筑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分析[J]
.工业建筑,1990,20(8):22-26.
被引量:3
3
李飞平.
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种计算方法[J]
.建筑技术开发,2009,36(3):4-4.
4
陈武龙,马仲,蔡敏.
高耸结构抗震性能的ANSYS分析[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5-17.
5
谢志秦.
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析[J]
.山西建筑,2012,38(21):36-37.
被引量:1
6
张孔修.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J]
.钢铁设计,1993(2):28-35.
7
周威,郝文秀.
Pushover法与规范抗震评估方法对比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37(3):122-125.
8
王策.
上海易初摩托厂网架抗震分析[J]
.工业建筑,1999,29(1):42-45.
9
董剑平.
对多塔楼连体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2010(12X):178-179.
10
王明曦.
浅谈砖房抗震概念设计[J]
.成都建筑,1996(1):24-2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