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秋季深松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证实秋季深松制度是否适于农业生产和对农作物的产量是否有保证,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从春季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化冻情况、玉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部发育情况、玉米产量等方面来探究此种耕作方式所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深松耕作方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又较浅耕具有显著的增产幅度,是可大力推广的耕作方式。
作者
王喜顺
王华
机构地区
吉林省榆树市新立镇农机站
榆树市黑林镇农机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6-16,18,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
根系发育
产量
影响
分类号
S34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于晓芳,高聚林,尹斌,王志刚,孙继颖.
春季深松对内蒙古西部农田土壤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3):21-23.
被引量:16
2
刘玉涛,王宇先,张树权,郑丽华,杨慧莹,刘丽,连永利.
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5):20-24.
被引量:10
3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1,42(3):709-714.
被引量:81
4
陈海军,巩双印,李金良,张作峰,陈凤芝,张崎峰.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18-20.
被引量:10
5
李旭,闫洪奎,曹敏建,王建辉,李美,于海秋,王晓光.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6):76-78.
被引量:39
6
唐向边,宋纯军,董振富.
玉米不同深松时间与深度对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0(5):20-20.
被引量:12
7
胡守林,张改生,郑德明,黄学东,邓成贵,万素梅.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23-225.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王树楼,王笳,丁玉川,高柱平.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4,14(4):11-14.
被引量:10
2
郭新荣.
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74-77.
被引量:62
3
付国占,王俊忠,李潮海,曹鸿鸣,王振林,焦念元,李春霞.
华北残茬覆盖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生长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4):12-15.
被引量:28
4
高焕文,李洪文,王兴文.
旱地深松试验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13(4):126-133.
被引量:34
5
廖植樨,邓健,谷谒白,刘向阳.
全方位深松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J]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5,15(1):18-24.
被引量:12
6
俞成乾.
机械深松营造“土壤水库”工程技术在兰州地区的推广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52-55.
被引量:3
7
李秋祝,赵宏伟,魏永霞,王洪预,杨亮.
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1):8-11.
被引量:16
8
赵明轩,谭成虎,何得元,安明福,杨鹏翼.
驴驴蒿根系的研究[J]
.草业科学,1990,7(3):55-57.
被引量:22
9
胡守林,张改生,郑德明,黄学东,邓成贵,万素梅.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23-225.
被引量:22
10
卜玉山,苗果园,邵海林,王建程.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7):1090-1093.
被引量:96
共引文献
148
1
徐璐,王志春,赵长巍,祝明炜,魏博微.
深松对吉林西部低产旱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2012,1(2):121-125.
被引量:9
2
王长燕,赵景波,杜娟,董雯.
长安少陵塬近5年麦地土壤水分变化与土壤水资源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37-142.
被引量:2
3
李海洋,万丽君,李彦.
不同深松时间和深度对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4-64.
被引量:3
4
张保民,徐晓丽,王锋,刘锋,王法宏.
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对夏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6):967-970.
被引量:12
5
韦本辉,甘秀芹,陈保善,申章佑,俞建,宁秀呈,陆柳英,韦广泼,胡泊,莫润秀,李艳英,吴延勇.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16-3219.
被引量:70
6
宫亮,孙文涛,包红静,王聪翔,孙占祥.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1,19(3):118-120.
被引量:70
7
刘红杰,习向银,刘朝科,张涛,古力,赵志鹏,张重义.
深翻耕和连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2):298-303.
被引量:23
8
陈海军,巩双印,李金良,张作峰,陈凤芝,张崎峰.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18-20.
被引量:10
9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陈海军,陈凤芝,张作锋,蔡鑫鑫.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河地区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21-22.
被引量:3
10
刘爽,张兴义.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1):126-131.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2
1
徐永刚,马强,周桦,姜春明,宇万太.
秸秆还田与深松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5,46(2):428-432.
被引量:46
2
刘玉涛,王宇先,张树权,郑丽华,杨慧莹,刘丽,连永利.
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5):20-2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宋凤,王培真,田亨达,陈雍旭,郝明远,阚小松,刘芳君.
深松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28(3):5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瑾瑜.
商水县土地深耕推进秸秆还田工作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8(3):198-198.
被引量:2
1
孙玉萍,吴卓,赵振芳,王晓峰.
墨西哥玉米高产栽培机械化成套技术试验分析[J]
.时代农机,2017,44(3):1-1.
被引量:2
2
马尧,王艳玲,王伟强.
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对玉竹有效成分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234-236.
被引量:5
3
姬国臣.
黄芩的种植与管理[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6(8):11-11.
4
陈佳保.
旱地灭草使用“农达”效果好[J]
.福建农业,1995,0(8):12-12.
5
张宝棣.
如何防治花生青枯病、茎腐病[J]
.农技服务,2004,21(4):28-29.
被引量:1
6
施锡康,丁子香.
新型灭生性除草剂——农达[J]
.新农村,1995,0(2):18-18.
7
孙万慧,熊建伟,尹健,蒋林.
丹参栽培技术要点[J]
.河南科技(乡村版),2005(8):11-11.
被引量:1
8
黄建华.
新型除草剂——农达[J]
.福建农业,1994,0(9):10-10.
9
王就光.
蔬菜根结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学,1994(3):11-11.
10
张立宁.
老天一直不开晴,番茄疫霉根腐病多地偏重发生[J]
.营销界,2015,0(24):70-71.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