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究竟如何看待“价值中立”?——回应《为“价值中立”辩护》一文对我观点的批评
被引量:
46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来源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是一个在总体上包含根本缺陷但又有局部合理性的西方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是一个在国外学术界有严重分歧、毁誉参半、仍难一致的争论问题 ,是一个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相左但又有部分一致的理论命题 ,因此 ,对它极有必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
作者
郑杭生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4-102,共9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价值中立
马克思主义
矛盾性
实事求是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493
引证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21
参考文献
7
1
侯钧生.
价值立场与社会学知识的客观性[J]
.社会学研究,1995(6):7-12.
被引量:9
2
郑杭生.
从“读、写、选”看《社会科学研究》─—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出版100期[J]
.社会科学研究,1995(5):7-7.
被引量:2
3
侯钧生.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J]
.社会学研究,1995(3):1-7.
被引量:47
4
李金.
为“价值中立”辩护[J]
.社会科学研究,1994(4):58-63.
被引量:32
5
郑杭生.
关于我的社会学定义——序董驹翔主编的《社会学》·答我的一些批评者[J]
.社会学研究,1991(5):37-46.
被引量:12
6
郑杭生.
关于我的社会学定义——序董驹翔主编的《社会学》·答我的一些批评者[J]
.社会科学研究,1991(4):89-98.
被引量:4
7
周蔚华.
价值中立论批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5(3):80-87.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刘东等.马克斯·韦伯[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
李德顺.探讨价值与真理关系的视角——敬答陈述、赵守运同志[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01).
共引文献
95
1
张琼.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制度理性的启示——以第三方立法评估制度为例[J]
.社会中的法理,2020(1).
2
田雨薇.
浅析价值中立原则在劳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限度[J]
.劳动保障世界,2020,0(3):14-15.
3
周涛.
价值认同的本质与机制探索[J]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9(1):143-151.
被引量:2
4
风笑天.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应用与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0(1):1-11.
被引量:48
5
杨倩.
论文艺学的学科特性[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53.
6
彭兴蓬,林潇潇.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反思:政策分析的视角[J]
.教育学报,2014,10(6):51-58.
被引量:7
7
童敏.
以对话为核心的个案工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66-69.
被引量:3
8
林竞君.
中立或参与——哈贝马斯视野下的M·韦伯科学价值观批判[J]
.现代哲学,2001(3):74-77.
被引量:2
9
郑杭生.
也谈社会学基本问题——兼答对我的社会学观点的某些批评[J]
.社会学研究,2001(3):111-117.
被引量:13
10
丁水木.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新发展——兼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贡献[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4):68-73.
同被引文献
493
1
刘劲杨.
论整体、部分及其构成——整体论视角的形式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4):141-150.
被引量:11
2
彭新波.
概率因果关系与非决定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7(8):30-36.
被引量:4
3
胡铭,宋灵珊.
“人工+智能”:司法智能化改革的基本逻辑[J]
.浙江学刊,2021(2):12-23.
被引量:32
4
伍德志.
论法律认知的信任逻辑[J]
.中国法学,2023(4):145-164.
被引量:10
5
岳天明.
世纪之交的方法论之争与马克斯·韦伯的调适策略[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3):134-144.
被引量:2
6
刘若男.
司法人工智能的障碍分析与优化路径[J]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21(2):27-48.
被引量:1
7
李放春,晁群.
韦伯社会学学说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前帕森斯的学术传播史考察[J]
.开放时代,2023(4):94-107.
被引量:1
8
杨志航.
人工智能司法正当性的诘问[J]
.北方法学,2023,17(2):150-160.
被引量:7
9
郑杭生,杨敏.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若干新趋势——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J]
.社会科学,2006(10):109-115.
被引量:79
10
张旭东.
韦伯与文化政治(一)[J]
.读书,2003(5):3-1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6
1
侯志阳.
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观述评[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00-103.
2
陆自荣.
“价值无涉”与“价值关联”: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48-54.
被引量:6
3
泓峻.
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与合理性理论的内在关联[J]
.贵州社会科学,2006(1):77-80.
被引量:4
4
王俭,孙兰祥.
价值中立与教育评价专业化[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2):48-52.
被引量:5
5
伍战高.
价值中立问题的第三种解决方案——对韦伯“价值中立”理论文本和理论的批判性分析[J]
.求索,2006(3):147-149.
被引量:4
6
王海燕,尹冬波.
韦伯“价值中立”学说的质疑与“僭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86-89.
被引量:2
7
郑杭生.
改革开放30年:日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J]
.江苏社会科学,2008(3):1-9.
被引量:22
8
韩东屏.
科学价值中立之惑[J]
.湖南社会科学,2008(3):36-41.
被引量:7
9
王效仿,高薪.
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对举而不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73-77.
被引量:5
10
童潇.
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理路探微[J]
.学习与实践,2008(11):139-14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21
1
田雨薇.
浅析价值中立原则在劳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限度[J]
.劳动保障世界,2020,0(3):14-15.
2
郑杭生,黄家亮.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1-8.
被引量:217
3
孙静,桑会帅,雷晓力.
试析官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借鉴[J]
.中国商界,2008(6):175-175.
4
贺新华,李莉红.
借鉴与超越:我国学术界近十三年来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中立问题的研究综述[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17-21.
被引量:7
5
周守珍.
心理咨询的价值悖论与责任伦理[J]
.心理学探新,2006,26(4):22-25.
被引量:4
6
叶建鸣.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模块与结构框架设计[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61-167.
被引量:9
7
沙宏.
论“价值无涉”原则的合理性因素[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32-35.
8
杜瑛.
价值多元化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思考[J]
.教师教育研究,2008,20(5):19-24.
被引量:8
9
童潇.
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理路探微[J]
.学习与实践,2008(11):139-146.
被引量:3
10
郑杭生.
基层社区调查中应当坚持的准则[J]
.甘肃社会科学,2009(1):8-10.
被引量:9
1
王洪庆.
俄罗斯学界看儒学和中国现代化[J]
.文教资料,2016(6):69-71.
被引量:1
2
王成兵.
扎实的回归和持续的复兴——近年来国外学术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研究动态[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1-5.
3
季羡林.
人人都必“毁誉参半”[J]
.党政论坛,2013(18):24-25.
4
冯嘉芳.
波兰宗教学研究概况[J]
.世界宗教文化,1988(4):1-9.
5
佟泰.
《哲学争论》即将出版[J]
.哲学动态,1980(9):19-19.
6
陈元桂,肖剑平.
荀子“性恶”诠释[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22-27.
7
杨玉昌.
现代人本主义溯源——叔本华与传统哲学[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6):30-34.
8
张全波.
如何提高说服力[J]
.大自然探索,2009(7):64-67.
9
鹿日.
推荐一本宗教心理学的专著——《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J]
.宗教学研究,1990(Z1).
10
王康.
发展和现代化[J]
.学习与实践,1988(4):47-49.
社会科学研究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