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虚化"、"杂乱"、"失公"、"唯上"、"轮庄"等失真问题,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展开。遵循辅导员工作评价规律,重塑工作评价的公信力,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
金绍荣
田再悦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高校辅导员》
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工作评价
反思
重构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金绍荣,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讲师,博士研究生。 田再悦,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1
金绍荣.
不能承受之“轻”:辅导员工作“虚化”问题探析[J]
.高校辅导员,2011(5):30-33.
被引量:5
2
韩锋.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模式的现状与路径[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25(4):21-24.
被引量:10
3
韩延明.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
.高校辅导员,2010(1):14-16.
被引量:13
4
王子靖,杨丹.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10(10).
被引量:2
5
陈瑞平.
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探析[J]
.文教资料,2009(27):215-216.
被引量:3
6
匡玉梅.
专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探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83-86.
被引量:31
7
陈迪明,马英.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反思及改进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08(8):66-67.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庞鑫培.
基于360度反馈评价的高校辅导员发展机制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80-185.
被引量:9
2
杨继平,顾倩.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6):56-58.
被引量:144
3
金吉山,陈建龙.
高校辅导员角色试析[J]
.中国西部科技,2006,5(5):92-92.
被引量:5
4
刘思安.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及其问题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8):50-51.
被引量:22
5
何树莲.
关于改进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思考[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119-122.
被引量:25
6
杨震,张金隆.
基于指标集成的高校教师绩效多维考核方法[J]
.科技与管理,2006,8(5):125-127.
被引量:8
7
凌峰,张红君.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2006,8(6):116-118.
被引量:31
8
陈瑞三,胡立男.
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12-115.
被引量:63
9
戴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224-228.
被引量:41
10
乔永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探析——模糊综合评价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6):55-58.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74
1
韩锋,吴雷鸣.
360度绩效考核法在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性探析[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6):61-64.
被引量:4
2
罗美华,朱丹.
论专业化趋势下的辅导员绩效考核[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41-44.
被引量:1
3
闵小勇.
高职院校学生专职辅导员考评体系的研究[J]
.成功,2013(24):164-165.
4
李新华.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9(12):44-45.
被引量:6
5
周先进,张亚南.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优化思路——以湖南省95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54-59.
被引量:15
6
李小红,王燕红.
专业化、职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5):151-151.
被引量:2
7
向娴华.
大学辅导员评价体系思考[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3):113-116.
被引量:5
8
孟娟.
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蚌埠学院为例[J]
.管理观察,2010,0(24):160-161.
9
邱奉兴,张媛.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127-129.
被引量:2
10
石学兰.
浅谈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J]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23-1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黎海燕.
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特征及其启示[J]
.科技信息,2009(1):599-600.
被引量:2
2
朱海岳.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评价方法研究[J]
.教育探索,2012(6):76-77.
被引量:7
3
王冠中.
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实施研究评述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6(2):62-64.
被引量:21
4
邱均平;文庭孝.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61-165.
5
张锅红.
论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瓶颈及改进措施[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1-153.
被引量:13
6
侯启海,庞德英,桑淑钧.
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给予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启示[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179-180.
被引量:9
7
蒲清平,白凯,赵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95-100.
被引量:28
8
陈相光,李辉.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解析与重构[J]
.高校辅导员,2011(4):13-17.
被引量:3
9
孙芳.
复合共治视域下我国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权力问题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1):61-63.
被引量:13
10
林炊利.
学生参与大学决策的路径选择[J]
.江苏高教,2012(1):57-5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沈文静,薛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研究[J]
.科教导刊,2013(8):56-57.
被引量:1
2
魏俊领,刘琳.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4(10):155-156.
被引量:1
3
祝志勇,田再悦,金绍荣.
基于多边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事务协同治理模式构建[J]
.思想教育研究,2015(4):56-59.
被引量:10
4
赵青.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时代教育,2015,0(12):97-97.
5
叶任泽.
高校二级学院辅导员“X+1”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29(1):101-105.
6
王慧.
“三全育人”格局中辅导员角色重构[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3,43(1):63-69.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黄小荣.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4(7):218-220.
2
杨劲艺.
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体系探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77-78.
被引量:1
3
徐建宇.
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联动制衡治理运作机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54-57.
4
郑旭辉,余慧莉.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权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3-98.
被引量:10
5
张萍.
“双一流”建设中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SCS”模式研究[J]
.教育评论,2018(9):20-24.
被引量:4
6
刘琪.
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探究——基于四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6):25-27.
被引量:3
7
陈伟.
高等学校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协作探析[J]
.菏泽学院学报,2019,41(6):72-75.
8
骆聘三.
走向善治的契机: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协同机制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2020(3):141-147.
被引量:4
9
李亚玲.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多元协同治理:内涵、思路与路径[J]
.机械职业教育,2021(4):6-8.
被引量:2
10
金莹.
多元主体协同视域下高校学生智能管理的三重困境与优化路径[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3):95-99.
被引量:1
1
姚晓峰.
高校实践教学的失真与策略[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3):20-21.
被引量:3
2
赖新丽.
略论在幼师生课堂教学中的“伪互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159-160.
3
樊吉福,陈永春.
从随笔化教学的角度解决作文言语失真问题[J]
.新课程(小学),2012(7):108-108.
被引量:1
4
张洋.
小学品德教学失真现象解决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0(7):129-129.
被引量:1
5
范晶.
存真的意义[J]
.现代教学,2012(11):48-48.
6
韩淑华.
高校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问题及对策新论[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6):28-29.
7
明希红.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失真问题的再思考[J]
.考试周刊,2007(35):6-7.
被引量:2
8
于海英,张君.
课程实施中文本转换失真问题探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70-73.
被引量:5
9
刘晓梅.
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及其危害[J]
.文理导航,2011(21):74-74.
10
李刚.
大学生就业率失真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06-107.
高校辅导员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