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川茶区引进品种的生化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四川茶区引进13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阳特早,菊花春,福鼎,龙井43四个品种,在生化成分上综合反映出更适合作为绿茶品种。
作者
李建华
郭浩
李小兵
魏晓惠
机构地区
四川省茶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雅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出处
《福建茶叶》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生化成分
品质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3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1
1
房用,王月海,鲍玉海,李申安,张兴丽.
不同品种茶树的蒸腾特性及其抗逆性能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1(1):145-148.
被引量:5
2
周跃斌,蔡利娅,罗理勇,王伟,邓克尼.
不同茶树品种名优绿茶品质比较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320-323.
被引量:15
3
唐茜,单虹丽,罗学平,龚万灼.
川西茶区引进的十二个茶树良种抗性比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1):71-75.
被引量:8
4
唐茜,施嘉,王番,齐桂年.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新梢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2):171-174.
被引量:8
5
齐桂年,陈瑜,张泽岑,李国林.
功能性化学成分茶树品种选育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1):6-8.
被引量:10
6
黄意欢.茶学实验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126-127.
7
张自力.测定茶叶氨基酸总量的茚三酮显色法.茶业通报,1983,(6):8-10.
8
汪东风.几种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方法的比较实验.茶叶通报,1983,(2):28-29.
9
杨亚军.
品种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及其与茶叶品质关系的探讨[J]
.中国茶叶,1989,11(5):8-10.
被引量:52
10
王宗尧,谢序宾,施嘉潘.
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生产力水平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1):56-6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刘仲华,黄建安,王增盛,施兆鹏.
茯砖茶加工中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J]
.茶叶科学,1991,11(S1):76-80.
被引量:37
2
李玉梅,陈艳秋,李莉.
延边地区梨品种的抗寒性测定[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26(3):178-182.
被引量:15
3
萧力争,符保军.
茶树水分生理与抗旱性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4,31(4):4-7.
被引量:9
4
张觉晚,王沅江,黄亚辉.
茶树抗虫品种资源调查及抗性机制研究——I.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的筛选、鉴定[J]
.茶叶通讯,1994(1):2-5.
被引量:22
5
李永孝,丁发武,李佩,崔如,王法宏,赵经荣.
夏大豆蒸腾速率与叶位、株龄及干物质积累的关系[J]
.大豆科学,1994,13(3):216-224.
被引量:3
6
王宗尧,谢序宾,施嘉潘.
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生产力水平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1):56-63.
被引量:6
7
徐仲溪,王坤波,周跃斌,高代珍,徐超富.
沱茶生化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53-56.
被引量:10
8
蒋跃林,张仕定,张庆国.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5,25(1):43-48.
被引量:33
9
田晶会,贺康宁,王百田,张卫强,尹婧.
黄土半干旱区侧柏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3-56.
被引量:43
10
王云,李春华,周正科,杨亮材,侯渝嘉.
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素[J]
.茶叶科学,1995,15(2):121-12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3
1
王烨军,廖万有,朱振超.
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9-83.
被引量:8
2
陈勋,贾尚智,龚自明,王红娟,金孝芳,石亚亚.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2562-2565.
被引量:7
3
郭文彬,赖晓虹,陈玲,陈斌,傅晖蓉.
茶叶等级与铜含量关系[J]
.茶叶科学技术,1991,0(3):31-31.
被引量:1
4
林金科,陈荣冰,陈常颂,游小妹,张应根,陈林,李秀峰.
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资源筛选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1):30-36.
被引量:34
5
张国文,刘永华,杨振华,朱志怀.
赣南信丰茶叶中蛋白质、茶多酚、咖啡碱的测定[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6,18(4):26-29.
被引量:3
6
杜旭华,周贤军,彭方仁.
不同茶树品种净光合与蒸腾速率比较[J]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21-24.
被引量:23
7
唐茜,施嘉,王番,齐桂年.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新梢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2):171-174.
被引量:8
8
唐茜,施嘉璠.
川西茶区主栽品种光合强度与叶片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2):193-198.
被引量:25
9
谢金霞,范文娟.
昭平县茶叶生产的气候优势及生产对策[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64-65.
被引量:26
10
林小端.
我国茶树特异资源研究进展[J]
.贵州茶叶,2008,36(2):1-5.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9
1
陈勋,贾尚智,龚自明,王红娟,金孝芳,石亚亚.
24个绿茶品系春梢生化成分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2562-2565.
被引量:7
2
李静,夏建国.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62-65.
被引量:71
3
徐宪立,马克明,傅伯杰,刘宪春,黄勇,祁建.
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6,26(9):3137-3143.
被引量:179
4
章铁,刘秀清.
栗茶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2):244-247.
被引量:16
5
肖润林,王久荣,单武雄,黎星辉,宋同清,汤宇.
不同遮荫水平对茶树光合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6-11.
被引量:110
6
李成华,马成林.
有机物覆盖地面对土壤物理因素影响的研究(Ⅲ)——有机物覆盖层下土壤温度变化的机制[J]
.农业工程学报,1997,13(3):80-83.
被引量:12
7
周国兰,喻云春,胡华健,何莲.
茶花与茶叶常规生化成分分析研究[J]
.茶叶,2009,35(2):85-86.
被引量:9
8
胡明宇,林昌虎,何腾兵,张清海.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J]
.贵州科学,2009,27(3):92-96.
被引量:37
9
段志芬,刘本英,汪云刚,谢瑾,孙雪梅,宋维希,矣兵,马玲.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0):102-104.
被引量:17
10
肖龙,肖霖.
红壤侵蚀地生态修复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研究[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32(3):41-4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曹启民,王永鹏,覃姜薇,易伟鹏,张冬明,曾建华,肖彤斌.
海南茶园复合种植对土壤性状及茶叶化学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20,33(7):1504-150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史凡,黄泓晶,陈燕婷,陈李林.
间套作功能植物对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22,42(2):151-168.
被引量:14
2
谢萍,倪根金,魏露苓.
从采集到栽培:海南茶叶发展史论[J]
.农业考古,2022(5):222-230.
被引量:2
3
陈清华,崔清梅,罗鸿,马会杰,胡双玲.
我国茶园复合种植模式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2023,45(2):8-15.
被引量:4
4
赵阳,杨超伟,冯延芝,乔杰,王保平,周海江.
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桐茶复合经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2023(5):46-51.
被引量:2
5
兰茗清,马占霞,熊昌云,周正江,杨德龙,杨雪梅.
普洱市不同地域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与茶叶内含成分相关性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23,43(8):7-12.
被引量:1
6
王晨旭,何香艳,陈光敏,林喜盈,徐宝玲,王帅,薛志慧.
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评价[J]
.茶叶学报,2024,65(2):54-63.
被引量:2
7
张雯婷,林夏,周颖怡,符传良,汤适,李栋梁,王新超.
海南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分析与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1):214-220.
1
吴全,陆锦时,邬秀宏.
茶树专用肥在四川茶区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茶叶,1997,19(4):12-13.
被引量:1
2
谭和平,徐泽.
浅谈四川茶区的机械化采摘[J]
.四川农业科技,1993(4):42-42.
3
何志强,罗凡,王能彬.
四川绿茶品种品比试验[J]
.四川农业科技,1997(5):43-44.
4
何志强,罗凡,王能彬,曹碧兰.
引进绿茶品种品比试验报告[J]
.贵州茶叶,1997,25(2):14-17.
5
唐晓波,王小萍,罗凡,王云.
四川高EGCG茶树资源筛选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1665-1668.
被引量:10
6
谭和平,陈能武,黄苹,叶善蓉.
四川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6):747-751.
被引量:40
7
王宗尧,谢序宾,施嘉潘.
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生产力水平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1):56-63.
被引量:6
8
罗凡,王云,刘晓军,王小萍.
四川茶区缺水原因及对策措施[J]
.茶业通报,2009,31(4):162-163.
被引量:1
9
四川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J]
.中国茶叶,2006,28(3):46-46.
10
尹勇,涂建华,邬忠礼,陈叙生.
四川茶园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6):622-625.
被引量:14
福建茶叶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