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与干预治疗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一些诸如地震、火灾、严重事故、被犯罪侵害等创伤性事件。当人们经历此类事件时.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导致社会功能丧失,严重者甚至走向自杀,这便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带来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障碍。
作者
王成义
机构地区
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部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63-164,共2页
Practical Journal of Medicine & Pharmacy
基金
山东警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Y2009S03)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家庭
干预
分类号
R395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07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90.
2
秦虹云,季建林.
PTSD及其危机干预[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14-616.
被引量:83
3
刘光雄,杨来启,许向东,张宏斌,胡淑芳,王晓峰,张彦,马文涛,吴兴曲,王蓉蓉.
车祸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8-20.
被引量:52
4
Gilliland,B.E.,James,R.K.危机干预策略[M].肖水源,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
扶长青.
国外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模式及其启示[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99-101.
被引量:2
6
李璐寰,童辉杰.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00-108.
被引量:50
7
邓明昱.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干预.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10,7(1):27-56.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徐光兴,李希希.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应对机制之比较研究——从中美两国的文化心理背景出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3):62-67.
被引量:14
2
马磊,王家同,谭庆荣,陈足怀,苏衡,吕静,李媛.
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257-258.
被引量:15
3
安芹,贾晓明,李波,李林英.
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非典后大学生小组心理干预研究报告[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51-53.
被引量:50
4
李晏,李凌江.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物质使用障碍共病的病因学及其启示[J]
.医学与哲学,2005,26(3):42-44.
被引量:4
5
何鸣,吴仁刚,章晓冬,季舜玉,储鸣,杨德森.
翻车事故幸存者中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8-151.
被引量:39
6
季建林,徐俊冕.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116-118.
被引量:64
7
徐勇,张克让,刘中国,杨辉,宋丽萍,薛云珍,卢莉,彭超英,车志强,武海涛,原天岗,冯枚.
SARS患者、疫区公众PTSD的对照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210-212.
被引量:13
8
王玉龙,谢伟,杨智辉,彭勃,王建平.
PTSD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
.应用心理学,2005,11(2):176-180.
被引量:38
9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7—98.
10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ental Disorder, Fourth Edition ( DSM - IV ) . Washington, DC: APA. 1994: 393-445.
共引文献
207
1
陈炫材,杨翠艳.
语言与精神健康——人称代词对PTSD的预测作用研究进展[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3(2):50-56.
2
孟青妹.
严重事件应激晤谈在伤医事件心理干预的应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25):11-12.
3
李序科.
灾难性事件救助人员替代性创伤及其社会工作救助[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75-78.
被引量:27
4
柳铭心,汪艳,张兴利,朱明婧,施建农.
异地安置5·12汶川大地震孤儿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27(5):704-710.
被引量:4
5
仲学锋,计国平,张莲芝,王志敏,洪涛.
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后公众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2):1-4.
被引量:3
6
夏竹筠,徐媛.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原则和方法述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9):32-35.
被引量:1
7
何梅,陈军,冯正直.
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60-7261.
被引量:8
8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
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3):198-201.
被引量:27
9
尚蕾,王择青.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及其预测因素[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27-129.
被引量:56
10
聂红霞.
高速公路车祸应激障碍18例护理体会[J]
.东南国防医药,2006,8(1):54-5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25
1
黄国平,张亚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睡眠障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4):245-247.
被引量:5
2
孙海霞,杨蕴萍.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现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24-326.
被引量:11
3
烟建华.
《内经》睡眠理论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65-767.
被引量:20
4
熊科,王学思,林旭宏.
一线消防员心理应激的实证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137-143.
被引量:8
5
王坤山,王慧艳.
失眠从肝辨治八法初探[J]
.陕西中医,1996,17(3):116-117.
被引量:3
6
丁薇,郑涌.
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
被引量:46
7
李权超.
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2006,49(6):311-312.
被引量:37
8
杨晓云,杨宏爱,刘启贵,杨丽珠.
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的效度、信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6-9.
被引量:246
9
杨晓云,王娥蕊,李娜.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及教育的启示[J]
.教育科学,2007,23(2):78-82.
被引量:18
10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引证文献
7
1
李新旺,白一鹭.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与展望[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1-156.
被引量:7
2
陈黎明,盛鑫.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认知疗法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6):76-77.
3
李越峰,张泽国,徐富菊,曹瑞,李海燕.
从肝论治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7):128-131.
被引量:14
4
卢家春,宋晓峰,杨敏,李静,田卫卫,杨东东,庞日朝,王倩,江玥,董超,王庆松,王文春,呼永河.
基于“脑心相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思路探讨[J]
.西南国防医药,2016,26(8):951-952.
被引量:4
5
郭斌.
地震救援后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干预策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7,35(3):281-283.
被引量:3
6
毋琳,徐莉,邢园园,卢建军,雒广渭,张佳驹,陈冬雨.
战争引发的精神心理障碍及其治疗进展[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3):263-265.
被引量:3
7
张志鸿.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与干预治疗[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71):377-37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李越峰,张育贵,牛江涛,司昕蕾,严兴科.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用药探析[J]
.中草药,2020,51(5):1130-1138.
被引量:22
2
张文勤,李刚,张文春,陈维奇,张玥,王晓刚.
新入职消防员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分析及心理训练与服务体系构建[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2):226-239.
被引量:1
3
王梦雨,余苒,刘小蕾,梁东风,董彦彬,彭福松,姜荣环.
基层军医心理服务现状及培训要求调查[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12):1209-1212.
被引量:5
4
陈建华,刘家前.
小雅隧道采用不等长缓和方案进行整治[J]
.西部探矿工程,2000,12(4):96-96.
5
丁玮,张吉星.
某部消防官兵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3):19-21.
被引量:7
6
陈光耀,方锦颖,何亚琳,俞燕微,施晓军,毛萌.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2):418-420.
被引量:7
7
李希西,陈红光.
九寨沟地震伤员急性应激期睡眠状况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3):1507-1511.
8
毋琳,徐莉,邢园园,卢建军,雒广渭,张佳驹,陈冬雨.
战争引发的精神心理障碍及其治疗进展[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3):263-265.
被引量:3
9
余超,田磊,张书航,姚洋.
疏肝调神针灸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致睡眠障碍大鼠海马区异常神经信息编码时空模式及受损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J]
.四川中医,2019,37(6):29-32.
被引量:8
10
胡雪玲.
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急诊科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8):3670-3673.
被引量:40
1
肖芸.
如何应对精神创伤[J]
.百姓生活,2007(8):55-55.
2
李遵清.
减压心理操[J]
.中华养生保健,2010(6):19-19.
3
吕晨霞.
1例中学生创伤性事件后的心理咨询报告[J]
.中国校医,2012,26(8):599-599.
被引量:1
4
王晓慧,李清亚,刘杰,宋瑞华,程俊,蔡红霞,李家凤.
战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与发病机理[J]
.武警医学,2009,20(1):77-80.
被引量:2
5
杨亚黎,粟卫国,郑占营.
克拉玛依市火灾死难儿童双亲的心理反应[J]
.中国医学伦理学,1999,12(6):28-29.
被引量:5
6
陈蓓婧,李敏.
糖皮质激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5,44(4):534-537.
被引量:4
7
张俐,刘波,张夔.
心理疲劳的神经生理指标[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8):759-760.
被引量:5
8
吴荷玉.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对地震病人手术前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08,6(23):2124-2125.
9
刘侃(编译整理).
“揭伤疤”不利于心理创伤愈合[J]
.中国社区医师,2010(4):9-9.
10
张田,傅安球.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4):649-652.
被引量:5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