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1世纪以来我国干旱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给城乡居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在回顾我国重大干旱灾害事件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以后的气象及旱灾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了21世纪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大、受旱面积广、区域变化明显等特点,并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分析旱灾频发的原因。
作者
吕娟
高辉
孙洪泉
机构地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防汛抗旱》
2011年第5期38-43,共6页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关键词
21世纪
干旱灾害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作者简介
吕娟(1964-),女,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54
同被引文献
482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05
参考文献
19
1
谭徐明.
近500年我国特大旱灾的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23(2):77-83.
被引量:41
2
张家团,屈艳萍.
近30年来中国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抗旱减灾对策探讨[J]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5):47-52.
被引量:38
3
陈峪.
2000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J]
.气象,2001,27(4):20-25.
被引量:4
4
陈峪.
2001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J]
.气象,2002,28(4):29-33.
被引量:8
5
陆均天.
2002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J]
.气象,2003,29(4):32-36.
被引量:9
6
王凌.
2003年度我国天气气候特点[J]
.气象,2004,30(4):29-32.
被引量:4
7
徐良炎,姜允迪.
2004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J]
.气象,2005,31(4):35-38.
被引量:5
8
肖风劲,徐良炎.
2005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J]
.气象,2006,32(4):78-83.
被引量:12
9
王凌,叶殿秀,孙家民.
2006年中国气候概况[J]
.气象,2007,33(4):112-117.
被引量:5
10
邹旭恺,陈峪,刘秋锋,孙家民.
2007年中国气候概况[J]
.气象,2008,34(4):118-12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18
2
叶佰生,丁永建,康尔泗,李纲,韩添丁.
Response of the snowmelt and glacier runoff to the climate warming-up in the last 40 years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1999,42(S1):44-51.
被引量:11
3
郑景云,郑斯中.
山东历史时期冷暖旱涝状况分析[J]
.地理学报,1993,48(4):348-357.
被引量:41
4
张德二.
我国“中世纪温暖期”气候的初步推断[J]
.第四纪研究,1993,13(1):7-15.
被引量:74
5
叶柏生,李翀,杨大庆,丁永建,沈永平.
我国过去50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Ⅰ):年系列[J]
.冰川冻土,2004,26(5):587-594.
被引量:89
6
张德二,刘传志.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续补(1980—1992年)[J]
.气象,1993,19(11):41-45.
被引量:94
7
琚建华,吕俊梅,曹杰,任菊章.
Possible Impacts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 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East Asia[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5,22(1):39-48.
被引量:42
8
赵宗慈.
模拟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新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1993,4(4):468-475.
被引量:5
9
黄荣辉,孙凤英.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
.大气科学,1994,18(2):141-151.
被引量:425
10
张丕远,王铮,刘啸雷,张时煌.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J]
.中国科学(B辑),1994,24(9):998-1008.
被引量:111
共引文献
454
1
石硕.
中华民族的凝聚与演进——从“民族”角度认识中国历史[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1):87-101.
被引量:7
2
杜玉,张新荣,平帅飞,焦洁钰,马春梅.
植硅体记录的敦化北部山地近2 ka泥炭沼泽演化气候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0,50(1):170-184.
被引量:2
3
徐海亮.
西江流域洪水灾害和水文变异分析[J]
.人民珠江,2007,28(4):42-46.
被引量:13
4
张端禹,张兵,钟敏.
台风“泰利”影响庐山连续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3):19-24.
被引量:11
5
秦娟,张金良.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J]
.卫生研究,2009,38(6):762-764.
被引量:7
6
吴徐燕,杨德保,王式功,尚可政.
近50a中国大陆无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1,34(4):596-603.
被引量:15
7
李春娟,杨建虎.
孤山川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
.地下水,2012,34(4):136-138.
被引量:5
8
吕晨钟,涂捷.
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水旱灾成灾面积的影响研究——以水库建设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251-253.
被引量:1
9
陈鹏翔,白素琴.
基于ArcEngine的新疆气温栅格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2):54-55.
10
陈丹,布和朝鲁,朱克云.
春末环贝加尔湖地区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中国温度和降水的关系[J]
.大气科学,2013(6):1199-120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82
1
白德斌,宁振平.
白洋淀干淀原因浅析[J]
.中国防汛抗旱,2007,17(2):46-48.
被引量:11
2
朱亚芬.
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J]
.地理学报,2003,58(z1):100-107.
被引量:44
3
闫桂霞,陆桂华,吴志勇,杨扬.
基于PDSI和SPI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09,40(4):10-13.
被引量:42
4
池俊成,顾光琴.
太阳活动对京津冀地区旱涝的影响[J]
.高原气象,2009,28(5):1175-1180.
被引量:9
5
陈永义,俞小鼎,高学浩,冯汉中.
处理非线性分类和回归问题的一种新方法(I)——支持向量机方法简介[J]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3):345-354.
被引量:184
6
李伯重.
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J]
.人口研究,1999,23(1):15-19.
被引量:39
7
周明森,简茂球.
广东近46年秋季干旱特征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S2):197-200.
被引量:11
8
张喆,丁建丽,李鑫,鄢雪英.
TVDI用于干旱区农业旱情监测的适宜性[J]
.中国沙漠,2015,35(1):220-227.
被引量:41
9
卫捷,张庆云,陶诗言.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2004,28(1):125-137.
被引量:64
10
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葛体达,吕银燕,周广胜.
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7):1556-1560.
被引量:140
引证文献
24
1
龙晓敏,王龙,杨蕊,田琳.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云南干旱遥感监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1):136-139.
被引量:8
2
罗彦丽,刘合香,倪增华.
广西41年干旱灾害的模糊综合评价与预测[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5-9.
被引量:8
3
吕娟.
我国干旱问题及干旱灾害管理思路转变[J]
.中国水利,2013(8):7-13.
被引量:20
4
赵天野.
吉林白城市农业抗旱存在的问题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2013,23(5):27-28.
5
张世丰,袁晓伟.
实现抗旱服务组织良性运行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2014,24(1):27-29.
被引量:2
6
谷洪波,刘新意,刘芷妤.
我国农业重大干旱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1):369-373.
被引量:3
7
董婷婷.
辽西北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建设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2014,24(3):41-43.
被引量:8
8
孔令芳,杨晓燕.
云南省干旱成因及对策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13(12):52-55.
被引量:5
9
金菊良,杨齐祺,周玉良,崔毅,张宇亮,蒋尚明,张明,袁潇晨.
干旱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1-15.
被引量:27
10
刘艳伟,王淑莹,焦忠帅,杨国范,杨启良.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的朝阳县干旱监测[J]
.浙江农业学报,2018,30(1):129-13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05
1
张大文,徐瑶,刘子昊,苏睿辰,彭文彬.
南四湖形成演化与气候研究综述[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9):61-64.
被引量:1
2
高雅,王晓飞,高懋芳,黄硕,李石磊,冷佩.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曲靖市干旱监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9):37-45.
被引量:8
3
董婷婷.
辽宁省旱情监测系统建设[J]
.中国防汛抗旱,2015,25(3):33-35.
被引量:1
4
邹巧云.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与护理[J]
.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1):113-114.
5
杨月文,黄文,邹燕.
基于连旱日数的气象干旱评价方法[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17-21.
被引量:5
6
屈艳萍,郦建强,吕娟,苏志诚,邱冰,李爱花.
旱灾风险定量评估总体框架及其关键技术[J]
.水科学进展,2014,25(2):297-304.
被引量:33
7
黄肖寒,黄冬梅.
广西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统计特征与灰色关联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1):67-70.
被引量:11
8
董婷婷,于燕,党如童.
辽宁省旱情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
.水利技术监督,2014,22(6):43-46.
被引量:30
9
盛业龙,王莎莎,许美玲,段胜智,马文广,王丽特,杨利云,赵静,肖炳光,龚明.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烤烟品种苗期抗旱性[J]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0):1751-1758.
被引量:37
10
欧阳蔚,于艳青,金菊良,周玉良,郦建强,刘兰芳.
基于信息扩散与自助法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以安徽为例[J]
.灾害学,2015,30(1):228-234.
被引量:14
1
裴吉兵.
一季稻区2006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J]
.农技服务,2007,24(1):43-44.
被引量:3
2
戴小枫,郭予元.
1992年棉铃虫暴发危害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5):38-43.
被引量:7
3
徐京三,郑以宏,朱秀玉,陈爱红.
2001年潍坊市抗虫棉出苗特点及成因分析[J]
.中国棉花,2002,29(4):14-15.
4
耿继光.
1997年安徽省稻飞虱特大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1998,14(4):19-21.
被引量:3
5
李昱,王印川.
长治市工矿区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分析[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1(2):43-43.
6
王心.
辽宁省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2):24-24.
被引量:2
7
崔红,哈斯其劳.
杭锦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B12):51-51.
被引量:6
8
张新瑞,陈明,胡冠芳,罗进仓,吕和平,谢志军,巩玉芳,杨涛.
1991~1995年敦煌棉区蚜虫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1996,27(5):31-33.
被引量:2
9
艾瑞璞.
甜玉米的高产技术及营销策略[J]
.河南农业,2005(2):36-36.
10
刘家成.
安徽省棉铃虫发生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1996,2(3):22-24.
被引量:2
中国防汛抗旱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