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数系的扩充》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体会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于2010年10月18日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笔者作为江苏省参赛选手之一,所执教的课题《数系的扩充》的第一课时荣获一等奖.本节课从市级赛课到省级赛课再到全国赛课,经过了多次打磨再打磨.为此,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体会整理如下,以期与同行交流.
作者
陆明明
机构地区
江苏省宿迁中学
出处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3,共4页
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a)
关键词
教学体会
教学设计
数系
青年教师
高中数学
江苏省
打磨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1
邓东皋 孙小礼 张祖贵.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燕学敏.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实施建议[J]
.数学通报,2009,48(8):22-25.
被引量:7
3
李邦河.
数的概念的发展[J]
.数学通报,2009,48(8):1-3.
被引量:126
4
刘咏梅,刘军,廖云儿.
关于数学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9,18(2):18-22.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侯维民.
“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23-25.
被引量:31
2
郑强,郑庆全.
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及其教育价值的实现[J]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1):23-25.
被引量:36
3
匡继昌.
现代数学的哲学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29-33.
被引量:22
4
汪国华.
数学应用意识的再认识及研究的方向[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89-91.
被引量:29
5
黄秦安,邹慧超.
数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数学教育价值[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4):6-10.
被引量:60
6
黄秦安.
关于数学文化的若干重要相关研究领域——兼论如何进一步开展数学教育的文化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4-7.
被引量:34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
T·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中译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4-85.
9
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7.
10
孙维剐.孙维刚导学初中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177
1
陈元云,邢成云.
一个“Z函数”一次探与究[J]
.数理化学习,2021(11):32-34.
2
刘杰,郭贵春.
数学是逻辑吗?——论数学的逻辑主义基础[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27-31.
被引量:1
3
章庆辉.
对数学本质种种理解的思考——兼谈对数学本质认识的立场转移问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8):107-110.
被引量:1
4
周锡娟,傅钦志.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121-123.
被引量:6
5
章建跃,陶维林.
概念教学必须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平面向量的概念”的教学与反思[J]
.数学通报,2010,49(1):25-29.
被引量:130
6
于全有.
中近古时期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2):73-78.
被引量:2
7
赵思林.
基于多想少算的数学解题策略[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10(4):19-21.
被引量:4
8
章建跃.
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续)[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5):2-5.
被引量:38
9
郦兴江.
不惜时不惜力地抓好数学概念教学[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9):10-12.
被引量:1
10
阿力木·阿不力克木.
多元文化整合数学教育理论[J]
.数学教育学报,2010,19(5):31-3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9
1
陈梅香,杨小玲.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72-76.
被引量:18
2
谭斌.
再论学生的需要——兼作对现阶段合理对待学生需要的建议[J]
.教育学报,2006,2(3):12-18.
被引量:22
3
张小明,汪晓勤.
复数概念的HPM教学案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7(6):4-7.
被引量:12
4
赖志源,胡志发.
“低起点,多层次”教学研究初探[J]
.中学数学月刊,1997(11):3-5.
被引量:4
5
李海东.
“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五次课题会议成果综述[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4):2-4.
被引量:56
6
韩玮,连春兴.
教法之道贵在本质自然——以复数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7):23-25.
被引量:1
7
李广修.
《数系的扩充》教学实录与反思[J]
.中学数学月刊,2011(10):30-32.
被引量:1
8
张媛媛.
“数系的扩充”问题驱动的教学反思[J]
.上海中学数学,2011(9):43-45.
被引量:1
9
居艳.
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文化——从“数系的扩充”一课谈起[J]
.江苏教育研究,2011(12):33-36.
被引量:1
10
李昌官.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以“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2012,21(3):67-71.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0
1
余业兵,李蓉.
揭示数学概念产生过程 促进数学知识的有序建构——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建构[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4,0(6):38-40.
被引量:2
2
崔黎华.
“新三学”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体会[J]
.数学之友,2015,29(12):33-35.
3
戴洪彬.
锤炼基本功 提升教学力——学校示范课听课评课或教学反思活动之反思[J]
.数学之友,2016,30(24):19-21.
4
彭清峰.
做好课堂反思 促进学生发展[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7,0(11):15-18.
被引量:1
5
武瑞雪,陈莹.
“数系的扩充”教学实录与点评[J]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7(4):35-40.
6
严必友.
挖掘数学文化 践行学科育人[J]
.数学通报,2019,58(11):19-22.
被引量:16
7
张晓斌,龙万明,余业兵.
数学课堂教学中“懒得思考”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2):41-45.
被引量:2
8
魏丹,蓝田.
HPM视角下数系扩充的教学研究——对如何引入虚数单位i的思考[J]
.新一代(理论版),2020(15):75-75.
9
余业兵,张晓斌,范美卿,龙万明.
数学课堂教学应“顺势而导”[J]
.数学通报,2021,60(9):41-45.
被引量:2
10
张冰,卢成娴,沈中宇.
HPM视角下的复数概念教学[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0(8):12-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冯颖.
数学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2):44-46.
被引量:4
2
王兴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
.吉林教育,2022(31):28-30.
被引量:3
3
郝志杰.
基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建构的思考[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8):47-47.
4
施浩妹.
“四疑四创”式数学思维课堂的探究与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5):42-44.
5
刘国祥.
“题根”溯源 渗透文化 提升素养[J]
.数学通讯,2020(12):14-17.
6
查正权.
从认知特点出发设计数学课堂教学[J]
.教育观察,2020,9(27):76-78.
7
韩嘉业,汪晓勤.
高中HPM课例中的微视频研究[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1):10-15.
被引量:1
8
余业兵,李蓉.
聚焦“主动感悟”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1(1):88-91.
9
苏圣奎,陈清华.
STEAM教育视角下的高考数学文化试题评析与展望[J]
.福建中学数学,2021(5):1-5.
被引量:2
10
刘国祥.
基于数学文化的“一题一课”设计与教学[J]
.数学通讯,2021(20):20-23.
被引量:1
1
李静.
“数系的扩充”教学案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建立质疑基础[J]
.数学之友,2010,24(16):15-16.
2
吴现荣,宋军.
HPM视角下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教学[J]
.数学教学,2016(10):39-42.
被引量:5
3
曾荣.
基于数学史渗透的教学设计:数系的扩充[J]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1(11):15-16.
被引量:1
4
韩苏.
不等式中参数的最值问题[J]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01(8):42-43.
5
方国青,王芳.
HPM视角下“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课例研究[J]
.数学教学,2013(4):29-32.
被引量:5
6
林运来.
从看似“鸡肋”的内容“做足”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为例[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5,0(10):1-4.
被引量:3
7
李柏青.
从“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引入谈起[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8(5):3-5.
被引量:2
8
王克亮.
问题与案例 设想与设计——《数系的扩充》竞赛课的听后反思[J]
.数学通报,2010,49(11):27-30.
被引量:3
9
2009年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12):96-96.
10
王海青.
数学史视角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教学思考[J]
.数学通报,2017,56(4):15-19.
被引量:16
数学通报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