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胡曲创作中移植手法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众所周知,刘天华先生为我国的二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改革了二胡形制;将二胡引向了专业化的道路;并创作了一批二胡独奏曲和练习曲。几乎在他进行二胡原创作品创作的同时,以周少梅和沈凤泉为代表的民间艺人,便采用移植的手法,将江南丝竹音乐移植为二胡曲,用来解决实际教学的需要。如《虞舜熏风曲》、《絮花落》、《落花西板》、《欢乐歌》、《慢三六》、《云庆》等。
作者
金萾
宋国生
机构地区
天津音乐学院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35,共4页
People’s Music
关键词
作品创作
二胡曲
移植
手法
展望
江南丝竹音乐
二胡独奏曲
《慢三六》
分类号
J632.21 [艺术—音乐]
作者简介
讲师 教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胡志平.
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2):45-52.
被引量:16
2
何昌林.
阳羡艺术宗师录——为二胡大师蒋风之八十四诞辰作[J]
.中国音乐,1992(3):27-28.
被引量:3
3
汪海元.
论二胡音乐创作中的移植样式[J]
.人民音乐,2007(2):44-47.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李英.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移植乐曲[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142-144.
被引量:22
2
李英.《移植乐曲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硕士论文.,2003年.
3
《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上》,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4
严洁敏.《二胡与世界名曲》,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刘育和编.刘天华全集:代程君朱溪答胡君瓠芦函[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p191—196.
6
拙文.《广东音乐高胡艺术的创成——兼谈吕文成的高胡演奏技法与风格》,见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编:《粤韵香飘——吕文成与广东音乐论集》,澳门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243—256页.
7
卜晓妹.
20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1):99-103.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41
1
王艺,胡志平.
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2):10-14.
被引量:16
2
吴雅莉.
丝竹相和 江南神韵——论沈凤泉对江南丝竹的贡献[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4):40-46.
3
林菲菲.
当代中国二胡曲创作的时代性[J]
.大舞台,2010(6):44-45.
被引量:3
4
黄永勤.
弓弦乐器与江南文化艺术关联的研究——以二胡为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9):109-113.
被引量:1
5
李伟.
古筝移植作品中的得与失[J]
.铜陵学院学报,2010,9(6):85-85.
被引量:3
6
管民.
二胡移植作品的发展及其意义[J]
.丝绸之路,2011(16):94-95.
被引量:3
7
张明.
浅谈二胡移植小提琴曲对二胡音乐发展的影响[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3):213-215.
被引量:10
8
胡志平.
关于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284-288.
被引量:12
9
张琳.
蒋派二胡艺术研究评述[J]
.中国音乐,2011(3):143-147.
被引量:1
10
李伟.
从移植到创新:对我国古筝音乐创作的审视[J]
.北方音乐,2012,32(4):140-14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5
1
倪志培.
由周少梅传谱《熏风曲》所想到的[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4):19-21.
被引量:3
2
倪志培.
周少梅及其传谱《国乐讲义》[J]
.人民音乐,1988(11):31-33.
被引量:3
3
梅洪琼.
20世纪二胡音乐的审美变迁[J]
.大家,2012(3):89-89.
被引量:1
4
杨莉莉.
从《茉莉花》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J]
.大家,2011(23):59-59.
被引量:1
5
王艺.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122-127.
被引量:2
6
段晋中.
对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的探讨[J]
.艺术教育,2006(7):75-75.
被引量:6
7
胡志平.
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2):45-52.
被引量:16
8
刘天华.中国民族音乐登上国际乐坛的里程碑.京江晚报.2012-06-10.
9
方立平,阂惠芬.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月版.
10
王建宝.
浅论对立统一法则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J]
.中国音乐,2007(4):252-25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梅洪琼,欧阳绍清.
20世纪二胡音乐的审美变迁的意义阐释[J]
.大舞台,2012(12):24-25.
2
王一涵.
刘天华、华彦钧的二胡音乐与当今二胡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趋势[J]
.文教资料,2013(3):73-74.
3
宋姗姗.
民族音乐的创新与本土化:基于近十年二胡艺术研究文献评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3):162-163.
被引量:3
4
王蓿.
不同中国民族器乐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吸收[J]
.当代音乐,2022(3):198-200.
被引量:1
5
牛鋆.
浅谈二胡移植作品的特点与影响[J]
.通俗歌曲,2016,0(5X):52-52.
6
孙丹红.
民国时期周少梅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J]
.音乐大观,2014,0(11):89-89.
7
任贝贝.
二胡舞台独奏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探讨[J]
.大观(东京文学),2017,0(7):77-77.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颜玉玲.
黔东地区高校二胡教学研究[J]
.黄河之声,2018(11):76-77.
2
蔡俊超,王紫轩.
浅谈二胡与戏曲音乐的结合与应用[J]
.文学教育,2020(20):165-167.
3
何芳.
民族乐器在音乐文化交流中的角色与影响[J]
.大观(论坛),2023(9):36-38.
被引量:1
4
马赛赛.
高校二胡教学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路径[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7):88-90.
1
潘毅红.
又听江南丝竹[J]
.剧影月报,2008(3):129-129.
2
姜元禄.
《三六》与《慢三六》之比较研究[J]
.艺术探索,1990,4(2):20-21.
3
周楼胜.
黄梅戏与江南丝竹中竹笛演奏的异同[J]
.中国戏剧,2012(6):72-73.
被引量:3
4
吴晓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二胡曲创作[J]
.民族艺术研究,2013,26(1):93-99.
被引量:1
5
张艳.
二胡与乐队《绿色的思念》演奏析要[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2):81-83.
被引量:2
6
韦兹朋,阮弘,白雪.
《江南丝竹音乐在上海》[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136-139.
被引量:2
7
沈凤泉.
《慢三六》的剪接及演奏艺术手法[J]
.乐器,1991(3):41-43.
被引量:1
8
景琪.
探析刘文金二胡曲创作对二胡发展的贡献[J]
.通俗歌曲,2016,0(2X):94-94.
9
汪毓和.
回顾、思考与展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有感[J]
.人民音乐,1992(5):12-15.
被引量:2
10
姜亚杰,王朝阳.
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回顾、思考与展望[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0):36-36.
人民音乐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