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热学”多层次、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Study on Multi-level Innovative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 T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实验教学作为传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对热量传递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了解其工程应用情况,掌握基本的传热测试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实验课件的开发、网络实验教材的建设以及自主研发综合性实验台,到自发进行创新性实验,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创新性体系。通过实践证明,效果甚佳。
作者
侴爱辉
冯妍卉
张欣欣
郭美荣
高婷
机构地区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金属世界》
2011年第4期12-15,共4页
Metal World
关键词
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传热学
多层次
综合应用能力
热量传递过程
创新性实验
组成部分
分类号
TK124-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杨晓燕,钱伟兴,陈宁.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56-158.
被引量:46
2
杨宏伟.
强化实践环节,促进研究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4-16.
被引量:35
3
朱彻,张大为,张礼明.
建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室[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21-22.
被引量:5
4
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传热学实验指导书(讲义).2001.
5
于帆,张欣欣,何小瓦.
非稳态平面热源法同时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J]
.宇航计测技术,2006,26(6):13-17.
被引量:27
6
传热学实验“水平热圆管表酥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机虚拟的教学应用.《实践与创新-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89-493.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沈世斌.
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8-31.
被引量:11
2
蒋景华.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实验室育人功能的再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5):6-10.
被引量:21
3
李林法,张英香.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82-85.
被引量:30
4
杨宏伟.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灰色建模与仿真[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04-106.
被引量:8
5
杨宏伟.
虚拟仿真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38-39.
被引量:23
6
杨宏伟,唐玄之.
农林类专业物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J]
.江西科学,2005,23(5):643-644.
被引量:2
7
刘爱华,刘柱,刘春瑞,郭晓明,谭建平.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80-82.
被引量:10
8
梅光泉,袁晓玲,陈娟,胡文琴.
探索新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与开放模式[J]
.分析试验室,2006,25(2):106-109.
被引量:16
9
邹吉高,李克华.
对构建高校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6(8):294-295.
被引量:16
10
郭金创.
教学型院校如何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46-47.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106
1
曹万强.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01-103.
被引量:6
2
杨宏伟.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24-126.
被引量:9
3
王卫平.
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创新教育[J]
.品牌(理论月刊),2010(7):74-80.
被引量:1
4
杨景兴,何凤梅,陈聪慧,李琦,于帆,杨海龙.
高温长时使用隔热材料热导率评价[J]
.复合材料学报,2013,30(S1):279-282.
被引量:6
5
胡明星,范海燕.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可持续创新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7-20.
被引量:23
6
韩丽辉,刘云,冯根生,宋忠平.
冶金研究型人才工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25-127.
被引量:6
7
余世策,刘承斌,赏星云,胡志华,蒋建群.
钢筋混凝土综合实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36-38.
被引量:10
8
秦汝祥,张国枢,陈清华,邓明,王致兵.
基于非稳态导热乘积法的松散煤体导温系数测温系统的设计[J]
.工矿自动化,2008,34(5):9-13.
被引量:2
9
徐林,王金鹏,邓力,金征宇.
热敏电阻法测量胡萝卜及马铃薯的热物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37-241.
被引量:10
10
崔培英.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40-142.
被引量:7
1
赵岩.
锅炉及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123-123.
被引量:5
2
林平.
锅炉链条炉排分层燃烧技改方案的探讨[J]
.能源与环境,2013(4):38-39.
被引量:1
3
周库.
供热系统中的节能措施[J]
.中华建设,2009(4):64-65.
4
陈敏标.
锅炉烟气过剩空气系数求算模式的研究[J]
.大气环境,1991,6(6):23-26.
5
林平.
关于锅炉及供热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
.能源与环境,2012(4):27-27.
被引量:2
6
窦连玉,李乐丰.
烟气脱硫增压风机的选型[J]
.山东电力技术,2005,32(5):66-67.
被引量:5
7
刘丰,郭宏新.
加热炉用低NO_X燃烧器的研发[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4):23-25.
8
邵永生,赵亮.
锅炉及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J]
.科技资讯,2006,4(2):16-16.
被引量:2
9
王显龙,廉永旺,李华山,姚远,王令宝,卜宪标.
新型低热损平板集热器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J]
.科技通报,2015,31(9):127-130.
10
许启明,冯俊伟,宫明.
太阳能利用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94-6297.
被引量:22
金属世界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