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热炉用低NO_X燃烧器的研发
Researching & developing low NOX emission combustor for heat furnac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介绍了先进的低NOX燃烧控制方法,通过热态模拟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低NOX燃烧器及其在加热炉上的工程应用情况。
作者
刘丰
郭宏新
机构地区
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出处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Energy Research & Utilization
关键词
低NOX燃烧器
试验研究
工程应用
分类号
TK17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作者简介
刘丰(1962-),陕西长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效换热设备、废热锅炉及加热炉的研究设计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中国专利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簿宗昭,韩昭沧.工业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燃烧方法[J].日本燃烧学会志,2002,44(11):10-20.
3
减少锅炉排放的对策[J].日本燃烧学会志,2002,309(12):30-40.
4
赵宗彬,陈皓侃,李保庆.
煤燃烧过程中NO_x的生成和还原[J]
.煤炭转化,1999,22(4):10-15.
被引量:37
5
陈恩鉴,林伯川,阎常峰.
煤粉低尘燃烧技术[J]
.节能与环保,2002(11):21-2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Li Y H,Chem Eng Sci,1998年,53卷,1页
2
Grant K A,Carbon,1994年,32卷,883页
3
Lu G Q,Carbon,1992年,30卷,21页
共引文献
38
1
Finkelman R.B..
Nitrogen in Chinese coals[J]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11,30(2):248-254.
被引量:1
2
贾明生,冯耀勋.
几种低NOx排放特性的工业炉窑燃烧技术[J]
.工业加热,2004,33(3):6-10.
被引量:7
3
何布朗,岳光溪,吕俊复,曾瑞良,徐秀清.
新型多重富集低NO_x煤粉燃烧器的研究[J]
.煤炭转化,2004,27(3):72-76.
被引量:1
4
景晓霞,常丽萍,谢克昌.
煤热解气化过程中NO_x及其前驱体的形成研究[J]
.煤化工,2004,32(5):49-52.
被引量:2
5
王永征,刘汉涛,路春美,李英杰,韩奎华.
混煤在一维火焰燃烧过程中氮析出特性研究[J]
.锅炉技术,2005,36(6):32-35.
被引量:1
6
杨超,童志权,黄妍.
活性炭上氨低温选择催化还原NO_x研究[J]
.煤炭转化,2006,29(1):77-80.
被引量:10
7
吴代赦,郑宝山,唐修义,王明仕,胡军,李社红,王滨滨,Finkelman RB.
中国煤中氮的含量及其分布[J]
.地球与环境,2006,34(1):1-6.
被引量:33
8
周俊虎,刘广义,刘海峰,王智化,魏林生,张彦威,岑可法.
神华煤燃烧再燃中NO_x生成与还原试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3):499-503.
被引量:9
9
张浩,刘胜荣,曹晓强.
燃烧源超细颗粒物及其排放控制研究进展[J]
.江苏环境科技,2007,20(5):73-75.
10
李建雄,张清叶.
高温燃烧技术中NO_x排放控制研究[J]
.冶金能源,2009,28(2):42-45.
被引量:1
1
李连杰,郑雪艳.
焚烧炉及余热锅炉额定工况下第一、二烟道的热态模拟[J]
.价值工程,2015,34(10):87-89.
2
窦连玉,李乐丰.
烟气脱硫增压风机的选型[J]
.山东电力技术,2005,32(5):66-67.
被引量:5
3
孙世梅,张红,庄骏.
大型高温热管换热器温度场热态模拟实验研究[J]
.工业加热,2004,33(3):23-27.
被引量:1
4
谢国威,于宏,秦文,赵连刚.
蓄热式加热炉应用与热态模拟[J]
.冶金能源,2005,24(3):30-31.
被引量:3
5
许启明,冯俊伟,宫明.
太阳能利用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94-6297.
被引量:22
6
文军,王春昌,杜建军(摘).
采用再燃技术降低锅炉NOx排放的工程实践[J]
.上海电力,2005,18(5):545-545.
7
李德波,徐齐胜,岑可法.
大型电站锅炉数值模拟技术工程应用进展与展望[J]
.广东电力,2013,26(11):54-63.
被引量:22
8
李格升,肖金生,李国光,陈邹铭.
两段燃烧炉的实验研究[J]
.现代节能,1997,13(3):14-15.
9
孟祥荣,李昌卫,房高超.
超临界机组的水燃比控制研究与应用[J]
.电站系统工程,2008,24(3):35-36.
被引量:4
10
尹亚领,代彦军,王如竹.
太阳能制冷讲座(4) 太阳能吸附制冷技术(上)[J]
.太阳能,2010(8):12-14.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