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道”的原始二重性:“无”和“有”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 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不涉及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直接切入哲学问题,
作者
陈霞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4,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有”
“无”
“道”
《老子》
中国哲学史
哲学问题
“一”
五千言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9
参考文献
3
1
刘杰.
马丁·布伯论“东方精神”的价值[J]
.文史哲,2000(6):34-40.
被引量:8
2
张世英.
说不可说──再论哲学何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1):40-49.
被引量:7
3
陈村富等.古希腊名著精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二级参考文献
5
1
Martin Buber. Isradl and the World[C].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48.
2
Martin Buber. The Knowledge of ManiC]. Loneon: George Alien & Unwin Ltd, 1965.
3
Martin Buber. Pointing the Way[C],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
4
Martin Buber. On Judaism(C). New York:Schocken Books, 1967.
5
Martin Buber. Between Man and Man(C).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共引文献
13
1
徐陶.
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东学西渐”——历史回溯与当代启示[J]
.外国哲学,2018,0(S1):135-190.
被引量:2
2
陈霞.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道教与生态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5(2):44-48.
3
付永辉.
老子“无”的思想新论[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5-16.
4
江澜.
论老子文本中的为无为思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13(8):97-101.
被引量:3
5
夏承海.
武术思想与老子无为思想之耦合性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5,12(8):19-20.
6
孙英春.
跨文化传播的对话空间[J]
.浙江学刊,2017(2):51-59.
被引量:10
7
赵黎明.
《东方杂志》与中国现代“戏剧改良”[J]
.文艺理论研究,2017(4):169-176.
8
赵建章,赵迎芳.
“言不尽意”论的传统误区及出自语言哲学观的修正[J]
.文艺理论研究,2017(4):177-187.
被引量:3
9
苏德超.
哲学无用论为什么是错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4):14-21.
被引量:10
10
陈霞.
当今的问题,古代的文本——道教与生态研究及方法论反思[J]
.道教学刊,2018,0(1):271-28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5
1
赵敦华.
中西形而上学的有无之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208-215.
被引量:11
2
林采佑.
略谈王弼体用范畴之原义──“有体无用”之“用体论”[J]
.哲学研究,1996(11):30-36.
被引量:15
3
刘家和.
论通史[J]
.史学史研究,2002(4):3-10.
被引量:43
4
何石彬.
老子之“道”与“有”、“无”关系新探——兼论王弼本无论对老子道本论的改造[J]
.哲学研究,2005(7):39-44.
被引量:22
5
《庄子》.
6
《孟子》.
7
《管子》.
8
《朱子语类》.
9
《论语》.
10
《汉书》.
引证文献
3
1
陈霞.
屈君伸民:老子政治思想新解[J]
.哲学研究,2014(5):45-51.
被引量:8
2
沈家煊.
从语言看中西方的范畴观[J]
.中国社会科学,2017(7):131-143.
被引量:70
3
田丰.
殊相之无——王弼有无之中介与政治哲学之基[J]
.现代哲学,2023(5):137-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曹顺庆,彭茂轩.
从“学科危机”到“变异学”——中国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272-287.
被引量:1
2
曾维加,张达玮.
感性存在视域下的老子“身道”思想[J]
.老子学刊,2021(2):3-12.
3
李星辉,朱月皎.
从湘语看数量到程度的范畴转移[J]
.中国方言学报,2022(1):211-222.
被引量:2
4
沈家煊.
名词为本的语言[J]
.高等日语教育,2021(1):1-17.
5
杜小红.
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话题与主语关系[J]
.现代外语,2018,41(6):781-792.
被引量:6
6
牛保义.
关于外语界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论具有汉语特质的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构建[J]
.外语教学,2019,40(1):7-11.
被引量:4
7
尤海燕.
日本古代诗歌文学中的“采诗制”——以《古今和歌集》序的“献和歌”为中心[J]
.外国文学评论,2015(2):146-161.
被引量:3
8
邓联合.
“阴谋家”:老子何以被诬?[J]
.中国哲学史,2016,0(1):5-14.
被引量:5
9
刘国辉.
英语“OK”语用特征及其生态组构模式的语料库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6):1-11.
被引量:1
10
付继林,刘鸿宇.
基于有声语言和手语的人类语言语法范畴探源[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129-134.
1
黄圣平.
说“孝”[J]
.寻根,2002(1):4-10.
2
王英娜.
在“有待”中实现“无待”的追求——庄子《逍遥游》解析[J]
.理论界,2012(2):123-125.
被引量:3
3
李春青.
道家哲学美学的系统整合[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5-8.
4
雷鸣.
当代生态小说的审美迷津[J]
.文艺争鸣,2008(8):36-43.
被引量:5
哲学研究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