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古典言志诗学到伪言志诗学——论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价值倾向 被引量:4

The aesthetic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uot century Chinese-language fi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取了中国诗论中最古老最核心的概念"诗言志",运用言志诗学理论观照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言志诗学时期、现代言志诗学时期与伪言志诗学时期,从而为华语电影的美学表现形态与未来发展之路寻找到它的传统之根。 As the name implies, Chinese language films are films produced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in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lthough film is a technology product from the West, the way of thinking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dentifies the Chinese-language films to be the feature of the deep cultural ideas and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e theory of ideal poetics, century Chinese-language film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important stages, namely the Poetics of classical ideal, the Poetics of modernism ideal and the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ideal which is a way to find the root of Chinese-language film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62,共8页 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世界华语电影诗学>(批准号:08JDTDXM75002)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审美倾向 古典言志诗学 现代言志诗学 伪言志诗学 Chinese-language films Film aesthetics : Poetics of ideal
作者简介 蒋述卓(1955-),男,广西桂林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教学与研究 邹鹃薇(1982-),女,湖南衡阳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华语电影美学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49

  • 1陈犀禾.两岸三地新电影中的“中国经验”[J].电影艺术,2001(1):22-26. 被引量:13
  • 2骆思典,刘宇清(译),陈犀禾(校),骆思典(校).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J].当代电影,2006(1):16-29. 被引量:54
  • 3詹宏志.《国产电影的新起点》.《中国时报》,1983年8月26日.
  • 4鲁晓鹏.《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探索》,陈犀禾主编.《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8页,第197页,第193、195、197页.
  • 5Nick Brown (ed.),New Chinese Cinemas:Forms,Identities,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1-10.
  • 6Sarah Pink & Yingjin Zhang,Chinese National Cinema,Taylor & Francis,Inc.,2004,pp.1-7.
  • 7陈儒修.《台湾新电影的历史文化经验》,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55-60页.
  • 8Poshek Fu & Michael Marme,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 Kong: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p.5-37.
  • 9Yingchi Chu,Hong Kong Cinema:Colonizer,Motherland and Self,Taylor & Francis,Inc.,2002,pp.17-28.
  • 10刘现成.《跨越疆界:华语媒体的区域竞争》,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6-28页.

共引文献1138

同被引文献16

  • 1聂广桥.论华语电影的中华性品格[J].电影新作,2012(3):47-51. 被引量:1
  • 2陈阳.文化精神与电影诗意——以霍建起电影中的诗意为例[J].文艺争鸣,2007(3):131-133. 被引量:5
  • 3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4马尔库塞 左晓斯等译.单面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51.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8、64、78、136、53、65、51.
  • 6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13、201.
  • 7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8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9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 10弗罗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