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凝血及CRP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临床上对C I的诊断、治疗主要依赖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多普勒超声技术(TCD)、头颅CT、MR 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加以判断。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一些凝血、纤溶和生化指标开始应用于脑梗死的预测、诊治和预后等方面的评估。本文将凝血、纤溶及CRP的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综述如下。
作者
殷丽
机构地区
解放军
出处
《医疗装备》
2011年第3期51-53,共3页
Medical Equipment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抗凝血活酶Ⅲ
纤维蛋白原
PT
CRP
分类号
R453 [医药卫生—治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3
1
陈兵,孟祥红,耿晓非,王卫,陈娟,魏东宁.
测定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5):415-416.
被引量:24
2
罗俊云.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85-4386.
被引量:2
3
郭泽兴.
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4):182-183.
被引量:14
4
辛颖.
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4):15-16.
被引量:13
5
戴隽,陆燕,宋敏.
C-反应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
.中国综合临床,2009,25(1):46-47.
被引量:7
6
熊勇,舒毓高.
脑梗死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3):181-182.
被引量:9
7
罗斌,韦叶生,常正义,陆小婵.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
.右江医学,2010,38(1):27-28.
被引量:6
8
卢志权,冯建洪,余炳坚,李介华.
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29-30.
被引量:19
9
司力,卢敏,杨白侠,尹长林,周农.
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J]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6):260-262.
被引量:23
10
李姜娥,胡荷花.
血清C反应蛋白的实验室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附116例观察报告)[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73-37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9
1
胡波,王珂.
血浆-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意义[J]
.重庆医学,2004,33(11):1666-1668.
被引量:27
2
卢志权,冯建洪,余炳坚,李介华.
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29-30.
被引量:19
3
姚云,江杰,聂文志.
FDP 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3):8-9.
被引量:7
4
宗俊学,芦琳,芦璐.
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在进展型脑梗死中的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2005,11(4):157-158.
被引量:2
5
汪春娟,姜亚平.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7):533-536.
被引量:38
6
晋兴,曹义战,安良.
观测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脑梗死的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4):59-60.
被引量:6
7
詹前美.
D-二聚体、FDP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4):362-362.
被引量:15
8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91
9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被引量:15780
10
金庆,任艳.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研究[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3):201-20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8
1
钮心怡,周盛杰,陈泽英.
肝癌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分析[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2):108-110.
被引量:5
2
顾昊,张颖冬,徐俊,沈伟,康丽莉,沈连军,顾健.
凝血相关因子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2010,16(6):250-251.
被引量:10
3
袁永,张素红,王广.
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降纤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J]
.重庆医学,2006,35(14):1307-1308.
被引量:6
4
秦甦,李健.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946-946.
被引量:13
5
董怀平,李庆敏.
D-二聚体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2):1134-1135.
被引量:37
6
郑学军,冯冬梅,张万森,张斌,阮海玲,王翠兰.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2):33-34.
7
顾向明,杜国有,黄阶胜,缪英年,黄振炎,吴为强,彭明.
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性疾病中的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5):387-389.
被引量:7
8
司力,黄世福,李涛,管世鹤.
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56-358.
被引量:12
9
刘嘉眉,王建华,叶慧玲,邓雪峰.
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与老年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3):20-22.
被引量:5
10
郏淑珍.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J]
.江西医药,2008,43(5):434-43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
1
陈素丽,毕波,陈程,郭淑丽,陈功.
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5):930-932.
被引量:2
2
陈军,汪学耀.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31-33.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
1
王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80-8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谢明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J]
.智慧健康,2020(14):11-12.
被引量:6
2
李红梅.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8):119-120.
被引量:4
3
廖青玲.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18,25(8):870-871.
被引量:8
4
李云霞.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6):1798-1803.
被引量:8
5
蔚春生,耿超群,吴干斌.
血清中炎性因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3):1475-1479.
被引量:10
6
陈贞.
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169-170.
被引量:7
7
钟伟清,邓伟胜,丘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28-29.
被引量:4
8
桂岩.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检验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132-133.
9
靖秀红.
胱抑素C及凝血因子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8):115-117.
被引量:3
10
王霞,周华.
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信息,2022,35(22):148-150.
被引量:1
1
李虹.
46例甲状腺疾病多普勒超声诊断[J]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1):45-46.
被引量:1
2
李荫廷.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J]
.医疗保健器具(医疗器械版),2002(8):53-53.
3
曹起龙.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进展专题讲座 第一讲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J]
.中级医刊,1993,28(6):16-18.
4
王文平.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肝脏,1997,2(4):226-228.
5
刘静,张运,葛志明,高德恩.
正常人多普勒舒张功能参数影响因素[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0,0(S1):55-55.
6
何燕莲.
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妇产科急症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9):34-35.
7
张桂香.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S1):65-66.
8
李宏英.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黑龙江医药,2014,27(3):687-688.
被引量:11
9
郭丽魁,齐铮琴,赵玉珍.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卵巢肿瘤血供及血管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1):45-47.
被引量:5
10
商晓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1915-1916.
被引量:1
医疗装备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