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梁桥固有特性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固有特性(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是桥梁检测的重要内容。文章对近几年提出的模态测试方法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模态综合法、复模态法、曲率模态法、应变模态法等。分析了简支梁桥固有特性的解析方法,并应用模态理论,实测了简支梁桥的固有特性。为梁桥固有特性工程实测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作者
陈建立
机构地区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四川建筑》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Sichuan Architecture
关键词
梁桥
模态分析
动力特性
分类号
U446.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建立(1980~),男,硕士,助教,从事结构及工程振动方面的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C.A.PPadaoPoulos,A.D.Dimarogonas.Couple Longitudinal and Bending Vibration of a Cracked Shaft.Journal of Vibartion,eousties,Stress,and Reliability in Design,1988(110).
2
傅志方.模态分析与参数辨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
巨建民,徐恩彤,郭吉坦,毕巧巍,曹志军.
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再研究[J]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20(3):8-11.
被引量:3
4
王艾伦,赵振宇,仇勇.
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的研究及应用[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24(4):60-64.
被引量:3
5
高洪芬,沈孝芹.
精确混合模态综合法在滞后阻尼结构中的应用[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9(4):59-61.
被引量:1
6
李暾,李创第,黄天立.
带TLD控制结构随机风振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33(2):116-119.
被引量:1
7
李创第,黄天立,李暾,邹万杰,林志兴.
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J]
.振动与冲击,2003,22(1):36-39.
被引量:33
8
李德葆,陆秋海,秦权.
承弯结构的曲率模态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2):224-227.
被引量:83
9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
基于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J]
.振动与冲击,2006,25(4):13-17.
被引量:16
10
杜思义,陈淮.
基于应变模态法识别刚架桥梁的损伤[J]
.世界地震工程,2003,19(2):112-11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顾培英,丁伟农.
模态试验在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04,23(3):60-63.
被引量:26
2
欧进萍,王永富.
设置TMD、TLD控制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与设计方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14(2):61-75.
被引量:81
3
张德文,张欧骐.
关于固定界面法的一个附注──精确固定界面法[J]
.振动与冲击,1994,13(4):15-22.
被引量:4
4
顾培英,陈厚群,李同春,邓昌.
用应变模态技术诊断梁结构的损伤[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4):50-53.
被引量:22
5
张德文.
实用完备模态空间及其应用[J]
.振动工程学报,1996,9(4):383-388.
被引量:7
6
巴特K J 林公豫译.有限元分析中的数值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44-350.
7
朱礼文.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的改进[J].强度与环境,1980,(3).
8
邓焱.桥梁动态测试技术与系统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2000..
9
陆秋海.基于应变模态理论的结构修改与损伤检测的神经网络法[M].北京:清华大学,1997..
10
Clough R W, Penzien J. Dynamics of Structures(Second edition) [ M]. New York : McGraw-Hill, Inc. ,1993.
共引文献
135
1
黄子川,马骐,张丹富,白冰洁,杜国锋.
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L形管道损伤识别[J]
.土木工程学报,2020(S02):169-176.
被引量:3
2
康灵果.
基于振型曲率差的损伤识别方法振动台试验[J]
.建筑结构,2021,51(S01):1728-1733.
被引量:3
3
罗圣敏.
浅析现代远程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
.科技资讯,2005,3(27).
4
邱颖,任青文,朱建华.
基于小波奇异性的梁结构损伤诊断[J]
.工程力学,2005,22(S1):146-151.
被引量:14
5
杜彦良,段永彬,孙宝臣.
基于曲率模态的门桥起重机损伤分析[J]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5(4):386-390.
被引量:5
6
韩红飞,周邵萍,郝占峰,章兰珠.
基于应变模态差的管道损伤识别仿真[J]
.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33(S1):210-213.
被引量:12
7
易登军,韩晓林.
损伤结构的实验曲率模态研究[J]
.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24(3):234-237.
被引量:6
8
张红梅,李岩,裴强.
低温下钢结构裂缝损伤识别方法(I)[J]
.低温建筑技术,2004,26(5):98-101.
被引量:1
9
刘济科,汤凯.
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57-61.
被引量:23
10
张刚刚,徐岳.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法分析[J]
.中外公路,2005,25(2):61-63.
被引量:5
1
郝琪,陈浩东.
天龙商用车驾驶室模态分析[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0):9-12.
被引量:10
2
胡培龙,曾肇豪.
基于刚体模态理论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13,35(5):5-7.
被引量:3
3
李圭,戴佑才,戴宏亮,洪力.
应变模态法在桥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
.公路工程,2012,37(4):185-190.
被引量:3
4
胡志鹏,刘婷林,谢铠泽,王平.
基于曲率模态法识别轨道板的伤损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4,58(9):52-55.
被引量:3
5
宋固全,方水平,张纯.
桥梁损伤诊断中曲率模态理论的有限元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30(1):95-99.
被引量:4
6
杜思义,陈淮.
基于应变模态法识别刚架桥梁的损伤[J]
.世界地震工程,2003,19(2):112-115.
被引量:7
7
王静,曲肖龙.
曲率模态法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脱空检测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0):35-37.
被引量:1
8
张鹏,刘林,雷全立.
基于曲率模态法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参数研究[J]
.市政技术,2005(z1):123-131.
被引量:2
9
张弢,张建明,井广红,郭福祥.
基于模态理论及NVH技术的高性能方向盘仿真开发[J]
.轻型汽车技术,2016,0(5):16-23.
10
魏然,马玉静,吴晓杰.
基于曲率模态的桥梁结构钢筋锈蚀损伤识别[J]
.山西建筑,2007,33(11):269-270.
四川建筑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