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杨荫浏的传教士老师——郝路义其人、其事考
被引量:
12
The Missionary Who "Discovered" Yang Yinliu:The Life and Work of Louis Strong Hammon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引言 有关杨荫浏的研究大都提到传教士郝路义在杨先生人生中的重要性,但对郝氏本人及其在华事迹却都语焉不详。本文即以郝路义本人为焦点,考证其人、其事。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详述郝路义本人的家庭背景及其所属的差会;
作者
宫宏宇
机构地区
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4,共9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传教士
杨荫浏
老师
家庭背景
本人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作者简介
宫宏宇(1963-),男,博士,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高级讲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23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8
参考文献
9
1
曲文静.
中国近代合唱事业的先驱——音乐家李抱忱百年诞辰纪念[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4):41-48.
被引量:4
2
乔建中.
杨荫浏先生的音乐之路[J]
.中国音乐学,1999(4):5-14.
被引量:20
3
邬国平,邬晨云.
李白诗歌的第一部英文译本——小畑薰良译《李白诗集》、译者与冯友兰等人关系及其他[J]
.江海学刊,2009(4):192-198.
被引量:18
4
田青.
杨荫浏与中国宗教音乐[J]
.音乐研究,2000(1):63-76.
被引量:17
5
许步曾.
圣约翰大学创始人:施约瑟[J]
.档案春秋,2006(11):29-33.
被引量:2
6
刘再生.
杨荫浏关于音乐问题的一次谈话[J]
.音乐研究,2003(3):24-29.
被引量:14
7
杨周怀.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基督教赞美诗的翻译、编曲、作曲及作词方面所作的贡献[J]
.中国音乐学,1999(4):39-42.
被引量:8
8
卢惠余.
闻一多与美国意象派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正[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5):135-137.
被引量:1
9
宫宏宇.
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1):133-141.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04
1
薛诚之.
闻一多和外国诗歌[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3):70-75.
被引量:14
2
刘奇.
李提摩太夫妇与《小诗谱》[J]
.音乐研究,1988(1):24-29.
被引量:18
3
戴鹏海.
“重写音乐史”: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从第一本国人编、海外版的抗战歌曲集及其编者说起[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61-70.
被引量:43
4
王立新.
“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J]
.历史研究,2002(3):98-109.
被引量:26
5
孙继南.
我国近代早期“乐歌”的重要发现——山东登州《文会馆志》“文会馆唱歌选抄”的发现经过[J]
.音乐研究,2006(2):73-77.
被引量:23
6
段怀清.
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3):111-119.
被引量:3
7
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编辑的《闻一多全集》.收入丙集《唐诗杂论》.
8
铃木义昭.《闻一多在日本--井上思外雄与小烟薰良》.载《早稻田大学日本语研究教育中心纪要》第9号,1997年3月.
9
《晨报副刊》1926年8月7日,此文由徐志摩翻译.
10
冯友兰1968年2月5日《补充交待》,载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共引文献
79
1
张振涛.
一种春声忘不得——杨荫浏与郝路义[J]
.大音,2023(1):3-21.
2
罗振宝.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的进步意义[J]
.魅力中国,2009(25):190-191.
3
郑艺.
大道无形隐于世 大音希声清亦浓——阿炳(华彦钧)及其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3(4):54-56.
被引量:1
4
吕鹏.
回忆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的涟漪——工尺谱之再研究[J]
.通俗歌曲,2013,0(6):67-69.
5
宫宏宇.
上海开埠后教会音乐活动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2):50-62.
被引量:6
6
钟思第,吴凡.
字里行间读《集成》——评宏伟卷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J]
.中国音乐学,2004(3):103-128.
被引量:20
7
孔培培,闻道.
也谈“崇古”、“防范心态”与“唯物史观”——与冯文慈先生商榷对一代宗师杨荫浏的评价[J]
.音乐研究,2001(2):84-90.
被引量:6
8
景月亲.
杨荫浏音乐文献工作管见[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0(4):66-70.
被引量:3
9
伍国栋.
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上)[J]
.音乐研究,2000(4):3-14.
被引量:30
10
陈其射.
冯文慈的教研思想给我的启示[J]
.中国音乐,2007(1):104-1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37
1
翟风俭.
杨荫浏中国宗教音乐研究的拓荒者[J]
.中国宗教,2009(2):22-25.
被引量:6
2
黄敏学.
《诗经》音乐的探索[J]
.宿州师专学报,2002,17(3):29-30.
被引量:1
3
华蔚芳.
杨荫浏年表(初稿)[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3):38-43.
被引量:7
4
乔建中.
杨荫浏先生的音乐之路[J]
.中国音乐学,1999(4):5-14.
被引量:20
5
杨周怀.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基督教赞美诗的翻译、编曲、作曲及作词方面所作的贡献[J]
.中国音乐学,1999(4):39-42.
被引量:8
6
郑祖襄.
把“没有音乐的音乐史”变为有可听作品的音乐史——谈黄翔鹏的“曲调考证”及其学术价值[J]
.中国音乐学,1999(2):4-8.
被引量:14
7
高罗佩.
中国古琴在日本[J]
.中国音乐学,1999(2):129-140.
被引量:6
8
黄翔鹏.
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
.音乐研究,1981(1):24-55.
被引量:123
9
宫宏宇.
荷兰高罗佩对中国古琴音乐的研究[J]
.中国音乐,1997(2):16-18.
被引量:12
10
金经言.
几部研究中国音乐的西文著作[J]
.中国音乐,1995(3):19-2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2
1
宫宏宇.
上海开埠后教会音乐活动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2):50-62.
被引量:6
2
宫宏宇.
四十年代在华西人与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以高罗佩、毕铿、库特纳为例[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3):53-64.
被引量:7
3
宫宏宇.
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的盲人音乐教育——以安格妮丝·郭士立、穆瑞为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104-110.
被引量:9
4
董兵.
《诗经》曲式结构研究的反思[J]
.音乐探索,2013(4):80-84.
5
程亚旭.
学贯中西的国乐大师杨荫浏[J]
.兰台世界(上旬),2014(1):23-24.
6
梁茂春.
杨荫浏采访录[J]
.中国音乐学,2014(2):9-25.
被引量:26
7
宫宏宇.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3):72-89.
被引量:10
8
于涛.
杨荫浏与郝路易[J]
.艺术评鉴,2017,0(2):39-41.
9
宫宏宇.
杨荫浏与其中外师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2):5-20.
被引量:5
10
刘再生.
论“杨黄学派”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J]
.音乐研究,2017(5):5-1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李采真.
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形象建构[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286-295.
2
吴欣晨.
重塑梁溪清音——无锡天韵社现状考察[J]
.大音,2023(1):216-237.
3
张振涛.
一种春声忘不得——杨荫浏与郝路义[J]
.大音,2023(1):3-21.
4
宫宏宇.
上海开埠后教会音乐活动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2):50-62.
被引量:6
5
孙晓辉.
博弋钩沉 存史致远——《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书评兼及《民国音乐文献集成》编纂[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1):151-159.
被引量:4
6
宫宏宇.
晚清上海租界外侨音乐活动述略之一(1843~1911)——早期外侨社团演剧活动中的音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2):19-29.
被引量:8
7
宫宏宇.
古琴西徂史迹寻踪——由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想到的[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1):77-89.
被引量:1
8
刘勇.
谈音乐图像学与音乐考古学的关系及研究对象[J]
.音乐研究,2018(6):70-80.
被引量:1
9
乔建中.
探究天人之际 求索古今之变——刘再生教授四十年治史·论乐一席谈[J]
.人民音乐,2019(1):6-12.
被引量:1
10
刘再生.
高师音乐史学肇迹钩沉——1982年“中国音乐史暑期讲习班”的时代贡献[J]
.音乐研究,2014(5):73-81.
被引量:4
1
张伟.
中国年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价值[J]
.上海工艺美术,1999(3):12-13.
被引量:6
2
成雅玮.
论柔韧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0):120-121.
3
张金明.
当张大千画稿被质疑时[J]
.国画家,2002(6):61-61.
4
咋这样?(之一)[J]
.中国电视,2001(12):62-63.
5
刘奇.
李提摩太夫妇与《小诗谱》[J]
.音乐研究,1988(1):24-29.
被引量:18
中国音乐学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