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面临土地与空间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发展局面,耕地作为城市发展储备用地和生态环境用地,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模式,探索适合社会高度发展的耕地利用方式和保护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冯小东
机构地区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6期37-38,共2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关键词
高度城市化
耕地保护
生态功能
占补平衡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陈美球,魏晓华,刘桃菊.
欧美耕地保护的做法与启示[J]
.资源导刊,2009(7):42-43.
被引量:1
2
于海清,赵杰,陈常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与耕地保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84-4587.
被引量:4
3
方斌,倪绍祥,邱文娟.
耕地保护易地补充的经济补偿的思路与模式[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49-54.
被引量:9
4
王倩,高建华,黄冬梅.
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新理念[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5):122-12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谈明洪,吕昌河.
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52-58.
被引量:98
2
谭峻,金玲玲,张璋.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证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84-87.
被引量:10
3
张红,于楠,谭峻.
对完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38-43.
被引量:34
4
徐艳,张凤荣,颜国强,安萍莉.
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44-48.
被引量:43
5
李彦芳,张晓霞.
建立耕地保护利益引导机制必要性的探讨[J]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00-103.
被引量:10
6
曹玉红,曹卫东,丁健.
快速工业化中耕地变化与保护——以江苏如东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529-535.
被引量:6
7
孟媛.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研讨会摘要[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3):25-26.
被引量:8
8
王世忠,胡文霞,刘卫东.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7,29(8):13-16.
被引量:26
9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0
刘岳,沈益民.中国人口分析与区域特征[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14
1
杨洪鉴,王玉志,秦韶萍.
山东省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途径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69-70.
2
李爱新,田克明.
金融危机形势下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性及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23-124.
3
黄雅丹,朱传民,吴佳.
基于多因素指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评价——以江西省南城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359-362.
被引量:8
4
赵玉领,郧文聚,吴克宁,张蕾娜,陈桂珅,孙春蕾,陈艳林.
中国近10年耕地总量变化评价[J]
.资源与产业,2010,12(3):54-58.
被引量:13
5
詹海斌,王冰玉.
中部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不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5):71-75.
被引量:1
6
方斌,王波.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社会责任价值补偿[J]
.地理研究,2011,30(12):2247-2258.
被引量:9
7
杨帆.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81-1186.
被引量:3
8
方斌,王波,王庆日.
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与价值量化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8):29-35.
被引量:17
9
李世平,马文博,陈昱.
制度创新: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综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5):48-55.
被引量:8
10
方斌,祁欣欣,王庆日.
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与测算[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2):12-1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3
1
方立,王鹏.
促进城市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对策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68-68.
被引量:1
2
李伟星,石榴花.
我国耕地保护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4):182-182.
被引量:2
3
殷利,马玉杰.
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04-10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者覃红,罗德建.
浅谈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32):153-15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柏,董维鑫.
科学建设城镇耕地体系 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J]
.吉林农业,2015(9):117-117.
2
张新仕,李敏,尚丹,李英杰,蒲娜娜,张晓俭,刘霞.
基于粮食生产大省比较的河北省小麦生产优势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7):130-134.
被引量:4
3
苏红丽.
基于系统集成的种肥控制布局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23,45(2):189-193.
被引量:1
1
罗罡辉,钱竞,彭云飞.
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用地布局实践——以深圳市为例[J]
.特区经济,2012(5):29-31.
被引量:3
2
何邕健,运迎霞,石崧.
高度城市化地区农村居住模式探讨——以天津市塘沽区为例[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1):40-45.
被引量:2
3
吴正红,黄伟.
高度城市化下怎样保护耕地——以欧盟部分国家为例[J]
.中国土地,2011(9):53-55.
被引量:1
4
罗罡辉.
高度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20-14621.
被引量:6
5
车企突围应摆脱“粗放式”重组[J]
.经理人内参,2009(16):17-17.
6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高度城市化[J]
.新华文摘,2010(2):164-164.
7
钛锆铪分会2007年年会暨中国钛工业发展论坛大会会议纪要[J]
.钛工业进展,2007,24(6):1-3.
8
余羚羚,郝智伟.
我国“十一五”期间城市化速度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3X):34-35.
被引量:2
9
乌玮琪.
耕地利用方式变化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4):48-49.
被引量:1
10
徐保根,雷锦霞,李艾兰.
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评估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山西省耕地利用方式评估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2):97-98.
被引量:4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