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经方”溯源
被引量:
3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也有的人认为“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为研究“经方”,勿论继承与发扬,首先必须弄清它的历史源流和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核心内容,才能做到事半而功倍。1什么是“经方...
作者
刘渡舟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经方
溯源
方证结合
临床应用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2
引证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392
1
赵锐,陈阳,王菁,章小娟,孙曌.
当归芍药散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虚肝郁型)患者内分泌代谢的调节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1):167-172.
被引量:22
2
刘莲萱,吴威,庞琳琳,宋芷琪,史晨旭,杨关林,张会永.
葛根芩连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147-154.
被引量:36
3
陈芳,吴潍,范晓良.
茯苓炮制历史沿革考证[J]
.中药材,2021,44(9):2224-2231.
被引量:7
4
赵佳琛,翁倩倩,张悦,张卫,彭华胜,杨洪军,詹志来.
经典名方中芍药类药材的本草考证[J]
.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496-5502.
被引量:46
5
张晓芬,王安然,马红学.
马红学经方时方合用临证举隅[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8):147-149.
被引量:1
6
王亚杰,史利卿,季坤,马建岭,李扭扭,董尚娟,王丽云,温绍惠,宋欢,李佳珊,王颖.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795-2801.
被引量:21
7
吴彤,宫春明,贾春华,刘宁.
贾春华教授应用肾气丸类合方治疗杂病心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471-2475.
被引量:6
8
李品雁.
当归芍药散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7):14-15.
被引量:1
9
李佳欣,陈思琦,吴鑫宇,王博,葛鹏玲.
泽泻现代药理学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2):143-146.
被引量:61
10
李芊,吴效科.
川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化学工程师,2020,0(1):62-64.
被引量:210
引证文献
39
1
王海英,刘旭东,王好良.
经方是中药开发的源泉[J]
.中国药房,2007,18(21):1675-1677.
被引量:4
2
陈宁勇.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278-279.
被引量:8
3
马凤丽,秦竹,熊洪艳,张胜.
经方的渊源及发展概况[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65-67.
被引量:4
4
刘立杰.
张仲景运用甘草规律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536-537.
被引量:6
5
程志立,潘秋平,张其成.
《神农本草经》养生方药构成及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2):806-809.
被引量:8
6
邓秀雯,傅延龄.
曹颖甫常用药剂量的统计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537-2539.
被引量:1
7
杨星哲.
略论经方的整体观[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3-5.
被引量:3
8
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王利敏,梁永宣,王庆国.
刘渡舟教授经方运用学术思想探析[J]
.中医药学报,2013,41(3):1-5.
被引量:5
9
宋清武,李慧臻.
小柴胡汤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运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4-14.
被引量:3
10
陈瑞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7-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58
1
陈思维,高天舒.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六经辨证分布规律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9):2983-2988.
被引量:1
2
李宇栋,周仲伍,刘建乔,芦煜,吴承东,张书信.
穴位埋线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对患者症状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3,41(10):127-131.
被引量:3
3
黄辛迪,丁长松,梁昊,邓乐.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医辨证论治模型构建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55-459.
被引量:10
4
宋姚屏,雍小嘉,蒋永光,周训伦.
从多维角度看方证对应[J]
.新中医,2007,39(2):6-7.
被引量:9
5
马凤丽,秦竹,熊洪艳,张胜.
经方的渊源及发展概况[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65-67.
被引量:4
6
王菲菲,刘婷媛,张帆,宋瑜,曾里.
白茶保健凉茶饮料的开发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7):121-123.
被引量:4
7
马凤丽,秦竹,熊红艳.
经方对后世的影响概略[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33-34.
被引量:3
8
孙晓生.
经典名著养生本草研究思路与展望[J]
.新中医,2011,43(1):125-127.
被引量:5
9
马凤丽,秦竹,熊红艳.
经方渊源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164-165.
被引量:3
10
程志立,柳长华.
神仙家与中医养生关系及流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488-2490.
被引量:6
1
丁舸.
试论中药寒热药性与方剂学的相关性[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089-2090.
被引量:1
2
孙家红.
从“方证结合”看脾气虚方药的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81-83.
被引量:1
3
梅武轩.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本质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551-1553.
被引量:5
4
唐黎明,张丽.
方剂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98-99.
5
梅武轩.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几点思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3):2103-2104.
6
何王雯.
浅谈《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特点[J]
.陕西中医,2005,26(11):1242-1242.
7
罗瑞钦,刘新亚.
从四逆散方证论四逆散病机[J]
.光明中医,2009,24(4):761-762.
被引量:5
8
胡春萍,桂涛,蔡雪婷,杨杰,曹鹏.
试论中医方证结合研究的发展及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0):1117-1118.
被引量:4
9
高月,马增春,梁乾德,刘明,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
四物汤的方证结合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2):211-216.
被引量:21
10
申宝林.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思考[J]
.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9-11.
被引量: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