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初年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故都,文化中积淀了浓厚的"官本位"传统,辛亥革命后,民国北洋政府成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并未改变,政府中延纳了许多前清的旧官员,其中有不少人热心于绘画艺术,他们"学与位俱显,才与艺兼长",从而成为北京画坛的主导力量。在幼年时他们大多接受过正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濡染,因此他们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既不同于追求"以画救国"的岭南派革命画家,也与面向市场的海派职业画家有别,本文即着力探讨民国初期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特点之间的关系。
作者 马骁骅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作者简介 马骁骅(1971-),男,河北成安人,邯郸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教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8

  • 1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J].美术观察,2002(4):46-52. 被引量:39
  • 2俞剑华.《七十五年来的国画》[A].周积寅编.《俞剑华美术论文选》[C].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
  • 3薛永年.《变古为今引西润中—二十世纪现代中国水墨画的回顾与前瞻》.《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台湾省立美术馆,1994年版.
  • 4陈小蝶.《从美展作品感觉到现代国画画派》.《美展汇刊》.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编辑组发行.1929年4月.
  • 5陈永怡.“实验的历程-林风眠‘中西调和’艺术的生成”.《林风眠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 6余绍宋手稿.《王耀周先生行状》.
  • 7艺观,.
  • 8余绍宋日记.1935年4月25日.
  • 9余绍宋跋自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1931年.
  • 10余绍宋山水三尺中堂.款江岳峦.1931年.

共引文献1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