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 被引量:3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艾笫·埃文斯很算得上是一位能体恤写作甘苦的理论家。他在《英国文学简史》中说:“作家的难处,在于一切日常生活都在使用词语,而词语很容易变得破旧,就像磨损了的硬币。” 难怪理论界也如流行时装,不断有花样翻新令人头晕目眩的新名词新概念,道理原来简单得如同上银行用残破的钞票兑换簇新的纸币。但有趣的是,人们通常会以为那些时髦的理论新钞票是增值的,而菜市场的小贩绝不会如此出错。 由此说来,“美术学”一词不一定就比以往的“美术史论”更高明,至少没有多少必要争论究竟谁在80年代“首倡”或“奠基”。更何况,粗通历史的人都知道早在20世纪初叶的出版物便已有“美术学”的说法了。对于正从事编辑工作的我,更感兴趣的倒是希望在“美术学”的栏目名称之下能有一些扎实严谨、确有见地的文章。读者、作者诸君若能认同这一点,且能一齐来努力,则不仅是属于大家的这一栏目,而且也是美术学学科的幸事!
作者 薛永年
机构地区 中央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52,共7页 Art Observ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233

二级引证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