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康德“想象力”概念的思想根源批判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想象力是康德根据想象活动这一心理经验,而为具体概念的生成所设定的一种心理能力,但由于想象力虽然被界定为感性与悟性的中介却没有自己的先天规定内容,对于先验逻辑无所贡献,所以,并不是理性批判的有效构成内容。究其始终纠缠康德的直接根源,在于他把普通逻辑学知识作为探究先验逻辑的基础,而形式逻辑中的判断理论以概念为关联对象,具体概念而非感性杂多才是先验范畴的实际作用对象,所以,概念综合是客观演绎的必经环节,然而普通逻辑学没有关于概念的内在结构的逻辑理论。而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康德在考虑综合的思维形式时漏掉了概念,而仅仅把它归结为判断,从而必然失去对概念综合的逻辑说明的机会。
作者 崔平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1,共8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崔平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4

  •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2页.
  • 2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页.
  • 3舍勒 马克斯.《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M].三联书店,2004年..
  • 4叔本华 任立 孟庆时 译.《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4页.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26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