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闻一多的诗歌节奏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闻一多看来,诗歌节奏贯穿诗歌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体,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元素。节奏不仅是手段,更是结构本身。据此,闻一多构建了一种大的节奏观,尤为强调节奏的功能作用。其前期节奏理论以"均齐"为宗旨,注重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的交响,并在节奏节制情感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作者
王泽龙
王雪松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
大节奏观
节奏功能
分类号
I226.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1
梁实秋.新诗的格调及其他[J].诗刊创刊号,1931,.
2
闻一多.《诗歌节奏的研究》,闻一多在清华文学社报告提纲,1921年12月2日.
3
闻一多.《<冬夜>评论》,《闯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4
闻一多.《诗的格律》[J].新月,1928,1(4).
5
闻一多.《泰果尔批评》[J].时事新报文学副刊,1923,.
共引文献
8
1
吴斌卡,曾方荣.
新诗要强化对体式的自律[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105-107.
2
王桂妹.
缱绻与决绝:五四新文学家的“新诗”与“旧诗”[J]
.江汉论坛,2010(8):107-111.
被引量:8
3
潘正文.
“文学地理”与现代社团文风[J]
.文学评论,2011(5):150-157.
被引量:6
4
丁筑兰.
朱光潜对诗歌现代形态的把握方式[J]
.北方论丛,2012(2):38-40.
5
李乐平.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同人诗家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2013(4):180-186.
被引量:1
6
赵黎明,朱晓梅.
“新旧之争”与中国新诗文体观的建立[J]
.文艺争鸣,2013(8):70-75.
7
李乐平.
闻一多对俞平伯《冬夜》的严厉批评及其原因[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3):111-119.
8
李乐平.
闻一多与古今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综论[J]
.山东社会科学,2016(6):82-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7
1
孙大雨.
诗歌底格律(续)[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13(1):1-28.
被引量:21
2
何其芳.
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争论[J]
.文学评论,1959(1):1-22.
被引量:24
3
王力.
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J]
.文学评论,1959(3):1-12.
被引量:30
4
孙大雨.
诗歌底格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12(2):1-30.
被引量:29
5
康林.
《尝试集》的艺术史价值[J]
.文学评论,1990(4):49-65.
被引量:20
6
孙大雨.
格律体新诗的起源[J]
.文艺争鸣,1992(5):9-10.
被引量:12
7
许霆.
论孙大雨对新诗“音组”说创立的贡献[J]
.文艺理论研究,2002(3):25-34.
被引量:7
8
闻一多:《诗的格律》,《中国现代文论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
9
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35页.
10
冯至.《诗文自选琐记》[J].新文学史料,1983,(2).
引证文献
7
1
王雪松.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93-101.
被引量:9
2
王雪松.
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的层级建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44-55.
被引量:11
3
王雪松.
论新月派的和谐节奏诗学[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5):144-153.
被引量:2
4
叶琼琼,王泽龙.
论虚词与穆旦诗歌形式的现代革新[J]
.学术月刊,2016,48(3):104-112.
被引量:1
5
王泽龙,李小歌.
新月派诗人的译诗与节奏实验[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45-52.
6
王雪松,夏慧玲.
语言革新与中国新诗的文体功能拓展[J]
.江西社会科学,2024,44(9):98-105.
7
郝云峰,和彦确.
浅析闻一多诗歌中的唯美主义追求[J]
.芒种(下半月),2013,0(1):90-9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李小歌.
《民国日报·觉悟》的诗歌翻译[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285-299.
2
王雪松.
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的层级建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44-55.
被引量:11
3
王雪松.
论标点符号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的关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3):158-174.
被引量:19
4
任军.
论中国现代诗歌中括号的审美功能[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4):60-67.
被引量:4
5
叶澜涛.
分行:新诗形式革命的反思[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6,36(5):71-78.
被引量:1
6
叶澜涛.
分行:新诗形式革命的反思[J]
.北方论丛,2017(1):61-67.
被引量:3
7
高健.
对称形式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1):86-95.
8
王泽龙,高健.
对称与五四时期新诗形式变革[J]
.中国社会科学,2017(6):143-164.
被引量:8
9
王雪松.
现代汉语虚词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J]
.文艺研究,2018(5):50-61.
被引量:18
10
王雪松.
蒂斯黛尔与中国新诗的节奏建构[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6):146-153.
被引量:4
1
杜春强,董业铎.
风格与人格——徐志摩与闻一多诗歌创作比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68-69.
被引量:1
2
罗晓静.
论闻一多诗歌的情感性与个人性[J]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2):50-55.
被引量:2
3
龙清涛.
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新诗节奏理论谈(兼及闻一多“三美”说)[J]
.诗探索,2006(1):47-55.
被引量:2
4
林植汉.
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刍议[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6,0(1):30-33.
被引量:4
5
林明理.
读卢惠余《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35(2):1-6.
6
胡冬智.
论琦君笔下女性的爱情婚姻[J]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5):33-35.
被引量:1
7
万志全.
铮铮铁骨铸诗魂——论闻一多诗歌的艺术内涵[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2):112-115.
8
于咏莉,刘延民,张小卫.
浅谈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3):39-43.
被引量:4
9
赵纯亚.
李清照词中的帘意象[J]
.文学教育,2010(8):16-17.
被引量:1
10
余映,田华.
孟子、曹丕的“文气”观比较[J]
.北方文学(下),2010(4):73-73.
人文杂志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