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计算的误差估计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被引量:12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Statist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3
-
1陈希孺.基尼系数及其估计[J].统计研究,2004,21(8):58-60. 被引量:55
-
2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11):1-18. 被引量:123
-
3张建方,宗福季.关于6Sigma管理中的1.5Sigma系统偏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6):10-18. 被引量:2
-
4李宗华.我国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92-96. 被引量:16
-
5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12):17-21. 被引量:466
-
6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29(12):34-45. 被引量:161
-
7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6):5-10. 被引量:105
-
8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5(4):17-28. 被引量:91
-
9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4):4-5. 被引量:397
-
10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40(10):24-36. 被引量:696
引证文献12
-
1陈重行,窦尔翔,张宇.家庭资产运营、人力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差距[J].改革与战略,2012,28(12):59-64. 被引量:2
-
2王秋石,王一新.中国消费率低估研究——兼议中国“投资过热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6-33. 被引量:4
-
3崔登峰,朱金鹤.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85-17887. 被引量:1
-
4廖小平,孙欢.两型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4):90-94. 被引量:7
-
5左义河.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来源贡献度分析[J].经济问题,2012(1):27-30. 被引量:10
-
6龚万达.社会志愿服务视角下的“包容性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2):14-19.
-
7苗文龙.高货币化、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J].投资研究,2012,31(3):3-13. 被引量:8
-
8龚万达.略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统一战线工作——包容性发展的视角[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8-31.
-
9许静,苏燕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实例选讲[J].大学数学,2014,30(4):123-126. 被引量:3
-
10姚平.碳税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与公平的影响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3):6-14.
二级引证文献62
-
1吴本健,邓蕾,袁伟伦,毕洁颖.数字技术可得性对农村贫困地区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J].农村金融研究,2021(6):59-68. 被引量:5
-
2刘艳,周慧,任国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2(6):40-42. 被引量:5
-
3马贵舫,胡跃福.两型社会建设试验中的人才开发机制创新研究——以长株潭试验区为例[J].求索,2012(5):188-190.
-
4许抄军.“两型社会”综合测度的基础:基于文献的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12(9):108-112.
-
5江涛.收入差距推迟婚姻吗?——理论与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3(2):58-68. 被引量:9
-
6赵学军.2012年中国当代金融研究述评[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2):21-27. 被引量:1
-
7袁莉,李明生.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的系统评价[J].系统工程,2013,31(3):118-122. 被引量:4
-
8张应良,胡军建,汤莉.重庆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10):97-99. 被引量:4
-
9罗细飞.两型校园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13(28):42-42. 被引量:1
-
10傅程远.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1996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0):51-56. 被引量:12
-
1李实.对基尼系数估算与分解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再答复[J].经济研究,2002,37(5):84-87. 被引量:89
-
2罗润东.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阐微──陈宗胜教授新著《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书评介[J].南开经济研究,1999(6):76-77. 被引量:2
-
3李实.对收入分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答复[J].经济研究,2000,35(7):72-76. 被引量:26
-
4裴瑜,徐一鸣(摄影).陈宗胜:引航资本盛宴[J].投资与合作,2010(6):36-40.
-
5杨敬年.中国二元经济问题研究的一部新作——评陈宗胜等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J].经济研究,2009,44(8):156-159. 被引量:4
-
6在《产权导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致辞——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本刊顾问 陈宗胜[J].产权导刊,2012(8):54-54.
-
7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转变[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5):91-91.
-
8林媛.甘肃省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甘肃民族研究,2006(2):26-31.
-
9杜一.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J].金融博览,1997,0(2):22-23.
-
10麦结华.经济学上的72-法的数学原理——微分学的一个应用[J].柳州师专学报,2008,23(3):118-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