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时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世界公认的最严重的有组织犯罪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十余年的严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被大大压缩。
作者
龚培华
秦新承
机构地区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犯罪研究》
2010年第1期10-15,共6页
Chinese Criminology Review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网络时代
惩治
有组织犯罪
九十年代
严打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3
1
莫洪宪,王明星.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及其刑事对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15(2):6-13.
被引量:7
2
赵秉志.《多维度确立应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政策》,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月23日第5版.
3
聂沉香.
论社会交往形式的变迁——网络交往的特征[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97-1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
1
范宏飞.
试论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立法对策[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3):78-82.
被引量:1
2
谢娜.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防控对策研究——以瓮安事件为背景[J]
.金田,2012(11):251-252.
被引量:1
3
莫洪宪,郭玉川.
有组织犯罪特征的构成形态[J]
.犯罪研究,2009(2):3-17.
被引量:9
4
张澍.
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4):118-120.
被引量:2
5
王燕飞.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J]
.刑事法评论,2014(1):570-612.
被引量:3
6
林亚刚,何荣功.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
.犯罪研究,2003(3):7-1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0
1
王楠,诸嘉鑫,刘早.
大数据背景下非接触性诈骗犯罪的侦查思考[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1,33(1):109-116.
被引量:2
2
卢建平,姜瀛.
犯罪“网络异化”与刑法应对模式[J]
.人民检察,2014(3):5-10.
被引量:48
3
张巍.
“网络水军”侮辱、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J]
.人民检察,2014(10):71-72.
被引量:6
4
莫洪宪.
全球化视角下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对策[J]
.法学论坛,2004,19(5):84-89.
被引量:1
5
黄京平,石磊.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J]
.法学家,2001(6):27-31.
被引量:24
6
杨正鸣.
网络犯罪概念论[J]
.犯罪研究,2002(2):2-7.
被引量:7
7
张文,许永强.
黑社会性质组织辨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4(2):5-11.
被引量:11
8
余新民.
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原则的探讨[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67-70.
被引量:11
9
陈世伟.
三大法系违法性认识比较研究——我国刑法中违法性认识的另一种解读[J]
.河北法学,2006,24(3):105-115.
被引量:24
10
康树华.
网络犯罪是一种典型的最新犯罪(上)[J]
.辽宁警专学报,2006,8(5):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黄嵩.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6(4):46-59.
被引量:6
2
莫洪宪.
网络有组织犯罪结构的嬗变与刑法转向——基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视角[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0(4):15-34.
被引量:37
3
王爱鲜,蔡军.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生成及其认定[J]
.中州学刊,2023(3):62-73.
被引量:5
4
易凌峰.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结构嬗变、治理挑战及路径选择——基于有组织犯罪的网络“分割化”趋势[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3(5):26-32.
5
赵慧,窦云蔚.
新时代网络犯罪治理中的大数据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4,37(6):62-7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储陈城.
刑法应对网络暴力的流变及其基本立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35-52.
被引量:47
2
张志伟.
网络黑产犯罪治理困境与对策[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3):111-118.
被引量:3
3
陶云飞.
安徽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研究[J]
.理论建设,2016,32(5):118-122.
被引量:1
4
曾红.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事立法问题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3):160-161.
5
朱锦涛,蒲妍莎.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其斗争策略[J]
.法制博览,2018(15):115-116.
被引量:1
6
刘梅.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防控措施[J]
.法制博览,2019,0(29):212-214.
7
王守印.
浅析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3):6-7.
8
徐浩文.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措施[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18):50-51.
9
黄京平,包涵.
应势与常态的刑法学探索——2020年刑法学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21(1):9-15.
10
董琪.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问题研究[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1(2):35-43.
被引量:1
1
赵秉志,阴建峰.
论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国内立法[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6):21-32.
被引量:27
2
周其华.
保险诈骗犯罪的刑法惩治与防范[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6):77-82.
被引量:1
3
杨军,侯启舞,王晖.
解读刑法修正案(七)的若干罪名[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9(12):63-65.
4
楚雪华.
电信诈骗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研究——由“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81-83.
被引量:7
5
王勇,孙海峰.
论惩治与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兼谈中国的对策[J]
.犯罪研究,2003(1):29-33.
被引量:3
6
鲁平贵.
权力腐败的惩治与防范[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1):43-44.
7
赵秉志,赫兴旺.
跨国跨地区有组织犯罪及其惩治与防范[J]
.政法论坛,1997,15(4):2-7.
被引量:20
8
孙伯阳.
知识产权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原因与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9):282-283.
被引量:1
9
楼笑明.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J]
.人民检察,2004(7):52-54.
被引量:2
10
鲍绍坤.
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惩治防范对策[J]
.海峡法学,1999,11(2):13-16.
犯罪研究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