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国跨地区有组织犯罪及其惩治与防范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有组织犯罪是所有犯罪的最高组织形式。通常是指2人或3人以上,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结成长期同盟,共同实施犯罪的一种犯罪形态。对这种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措施,国内或地区内的主要有:对严重有组织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在刑法中增加洗钱犯罪;扩大罚金刑及非法财产的追缴;加强证人保护措施等。同时,还应加强区际或国际的刑事司法合作。
作者
赵秉志
赫兴旺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共6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惩治
防范
刑事司法合作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7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87
1
张成虎,赵小虎.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2):154-156.
被引量:9
2
罗宏观.
毒品洗钱犯罪的法律控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21-28.
被引量:3
3
康树华.
论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手段[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1,16(2):18-21.
被引量:4
4
黄立.
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发展的11种趋势[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1,13(4):73-76.
被引量:3
5
杨宗辉,李玉峰.
有组织犯罪的侦查思维[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4):69-72.
被引量:4
6
孙勤.
我国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探析[J]
.人民检察,2002(4):13-16.
被引量:17
7
赵永琛.
关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若干理论问题[J]
.政法论坛,2000,18(6):84-92.
被引量:5
8
莫洪宪.
反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2):49-55.
被引量:4
9
段秋关.
毒品犯罪的“洗钱”活动[J]
.中外法学,1999,11(4):75-80.
被引量:7
10
丁慕英,单长宗.
中国对有组织犯罪——走私罪和洗钱罪的惩治与防范——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的国家报告[J]
.法学家,1998(2):66-7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0
1
高铭暄,赵秉志,刘远.
1997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1998(1):43-52.
2
郭子贤.
论犯罪组织黑社会化——对黑社会组织形成的另一种解读[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57-61.
被引量:3
3
郭子贤.
对我国各种“黑社会组织”概念的界说[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87-89.
4
郭子贤.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77-83.
5
郭子贤.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23-27.
被引量:3
6
陈鹏展.
比较的视角:犯罪组织的特征研究[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1):38-43.
7
梁栋.
黑社会犯罪成因及控制体系初探[J]
.科技咨询导报,2007(4):133-134.
被引量:1
8
张磊.
跨国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8):8-12.
被引量:1
9
莫洪宪,郭玉川.
有组织犯罪特征的构成形态[J]
.犯罪研究,2009(2):3-17.
被引量:9
10
黄立,徐检波.
粤港澳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新路径——以经济领域的防控策略为视角[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37-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蔡宁伟,贾帅帅.
反洗钱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兼评反洗钱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的体系融合[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2(5):74-83.
被引量:5
2
郭子贤.
析犯罪组织黑社会化的动因[J]
.政法学刊,2005,22(6):52-54.
3
袁力.
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4(2):12-15.
被引量:3
4
高学全.
论洗钱罪的防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3-77.
被引量:1
5
邵鸣利,柴华.
试析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2):92-94.
6
苏知心.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认定若干问题的探析[J]
.法制与经济,2008,17(12):28-30.
7
刘洪蕾.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2):97-100.
被引量:3
8
马德约.
试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1):54-57.
9
马德约.
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2(1):43-47.
被引量:1
10
包雯,张亚军.
全球化语境下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7-11.
被引量:1
1
赵秉志,阴建峰.
论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国内立法[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6):21-32.
被引量:27
2
龚培华,秦新承.
网络时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治与防范[J]
.犯罪研究,2010(1):10-15.
被引量:5
3
周其华.
保险诈骗犯罪的刑法惩治与防范[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6):77-82.
被引量:1
4
杨军,侯启舞,王晖.
解读刑法修正案(七)的若干罪名[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9(12):63-65.
5
楚雪华.
电信诈骗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研究——由“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81-83.
被引量:7
6
王勇,孙海峰.
论惩治与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兼谈中国的对策[J]
.犯罪研究,2003(1):29-33.
被引量:3
7
鲁平贵.
权力腐败的惩治与防范[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1):43-44.
8
孙伯阳.
知识产权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原因与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9):282-283.
被引量:1
9
楼笑明.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J]
.人民检察,2004(7):52-54.
被引量:2
10
付聪.
论财产犯罪中赃物善意受让人的权益保护[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0(24):8-8.
政法论坛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