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京-云南: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e-PDS)——教师专业化高位均衡发展的新尝试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师专业化高位均衡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①行动研究式发展;②信息化发展;③开放式发展;④专业化发展。
作者
项华
毛澄洁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北京景山学校
出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第5期15-16,共2页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均衡发展
专业发展
数字化
学校
云南
北京
信息化发展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6
1
苏智欣.
美国师范教育改革中反复争议的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1987(2):9-14.
被引量:13
2
顾明远.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3-6.
被引量:192
3
钟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建[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9-12.
被引量:21
4
崔允漷.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J]
.当代教育科学,2006(22):3-5.
被引量:18
5
孙德芳.
回到课堂教学之原点——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新进展[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7(4):9-13.
被引量:4
6
袁同庆.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远程方式探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4):50-51.
被引量:4
7
白晓明,王家忠,袁玲俊.
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6):6-9.
被引量:4
8
李子建.
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式行动研究:从4P迈向4R[J]
.上海教育科研,2007(8):1-1.
被引量:7
9
李天凤,罗华玲.
美国教师发展学校(PDS)的实践及其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4):127-128.
被引量:3
10
黄甫全.
让学校成为学习的天堂——校本学习研究引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0):37-4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罗华玲,武健琨.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趋势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3):54-55.
2
黄甫全,方佳.
论院校协作的历史沿革、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式[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6):1-7.
被引量:9
3
武健琨,罗华玲.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趋势研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98-104.
4
武健琨.
基于远程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4):421-4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左璜,黄甫全.
提升学生学习:院校协作的核心价值目标[J]
.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12-18.
被引量:4
2
刘大军,许文果.
顶岗实习背景下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2(12):79-81.
被引量:3
3
崔世杰,孙学敏.
基于实践性知识视角的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分析——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1):52-57.
4
陈晓,郑玉梅,黄甫全.
跨科组、跨校社与跨院校协作:卓越型教学文化提升的有效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10):10-13.
被引量:2
5
周美秀,徐旭东.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的素质表象及提升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5(7):81-84.
6
钟媚.
卓越幼儿教师“校—政—园”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
.高教探索,2016(1):69-73.
被引量:14
7
裴丽,李琼,李源田.
大学—区域伙伴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J]
.当代教师教育,2016,9(2):7-11.
被引量:1
8
理阳阳,黄金和.
区域伙伴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2017(9):65-67.
9
池锐波.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动态管理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8):204-205.
10
李进.
卓越幼儿教师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6):264-265.
1
杨海燕,缪建平.
计算机辅助教学呼唤“数字化教师”[J]
.教育现代化,1999(10):43-44.
2
陈丽.
行动研究式校长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67-70.
被引量:6
3
陈军.
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106-108.
被引量:11
4
谷立东.
数字化教育与数字化教师[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4-135.
被引量:7
5
陈志敏.
PDS:作用与适切性[J]
.新校园(上旬刊),2010(3):5-6.
6
陈法宝.
近十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研究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13(4):23-26.
被引量:7
7
孟延豹.
先有“数字化”教师,再有BYOD[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5):81-82.
被引量:2
8
罗军飞,彭跃花,唐芳丽.
美国德克萨斯州三一大学PDS的理论背景及实施[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4):60-62.
9
佟丹.
高师院校教育实践发展研究——基于PDS教育模式[J]
.新校园(阅读版),2016,0(5):15-15.
10
张淑萍.
专业发展学校(PDS):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
.美中教育评论,2006,3(4):48-4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