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生活世界的交往特性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活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与创造活动所生成的主体间世界。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与背景资源为交往行为提供了价值与意义的根据来源,因此,文化价值性是其首要的特征。生活世界因交互主体的建构呈现出交互主体性,而交互主体性又是在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的互动中确立的。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二者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作者 汪怀君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DD025)
作者简介 汪怀君,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哲学博士(山东东营25706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 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 2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4-85.
  • 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4廖申白.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4-79.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6

  • 1[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13.
  •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21.
  •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4.
  • 5Percival. Aristotle on Friendship[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 , 1940.
  • 6牟宗三.历史哲学[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共引文献326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