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森林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森林土壤学是林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和林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概述了其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土壤生产力的维护和提高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森林土壤在生态系统、生态定位以及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
刘晓飞
龚倾
李彬
李如珠
机构地区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景区建设管理局
永丰县君埠林场
吉安市青原区东固林场
吉安市青原区富田林业工作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280-282,共3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森林土壤
资源开发利用
生产力维护
生态系统
生态定位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19
1
张万儒.
森林土壤研究的进展[J]
.土壤,1991,23(4):214-217.
被引量:6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388-390.
3
张万儒,盛炜彤,蒋有绪,周政贤,汪祥森.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J]
.林业科学研究,1992,5(3):251-262.
被引量:37
4
朱鹏飞.
四川森林土壤的分类与分布[J]
.林业勘察设计研究,1989(2):15-22.
被引量:1
5
杨光滢,张萍,卞祖娴.
森林土壤标准物质的研究——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均匀度、稳定性检验[J]
.林业科学研究,1990,3(4):323-329.
被引量:3
6
赵小敏,廖彩恢.
南丰县红壤资源信息系统设计及其在红壤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9(1):37-41.
被引量:4
7
黄建文.
遥感及GIS技术在森林资源信息更新中的应用[J]
.林业资源管理,2000(2):59-62.
被引量:39
8
郭晓敏 樊友庚 李建国 等.石灰岩荒山立体林业结构及林、农、牧结合技术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36-42.
9
牛德奎,郭晓敏,左长清,李相玺.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的分布及其环境背景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2):204-206.
被引量:47
10
胡承彪.
略论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途径[J]
.广西林业科技,1990(4):24-2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张淑光,蔡庆,邓岚.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
被引量:13
2
阮伏水,周伏建.
福建省地貌特征与土壤侵蚀关系初探[J]
.水土保持通报,1994,14(1):23-29.
被引量:6
3
崔书红.
花岗岩风化壳土地退化及其危害[J]
.水土保持通报,1994,14(5):53-57.
被引量:7
4
丘世钧.
红土坡地崩岗侵蚀过程与机理[J]
.水土保持通报,1994,14(6):31-40.
被引量:50
5
沈承德,易惟熙,刘东生.
CO_2全球循环及其同位素示踪研究[J]
.第四纪研究,1995,15(1):53-62.
被引量:19
6
张万儒,1987年
7
张万儒,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1986年
8
张万儒,林业科学,1983年,19卷,3期
9
Wang Y,Quat Res,1996年,45卷,282页
10
余作岳,生态学报,1995年,15卷,1页
共引文献
156
1
Honghu Liu,Georg Hormann,Bingyu Qi,Qiuxing Yue.
Using high-resolution aerial images to study gully development at the regional scale in southern China[J]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2020,8(2):173-184.
2
吴晓清,肖青.
赣南树木园科研管理数字化建设初探[J]
.江西林业科技,2004,32(z1):40-41.
被引量:1
3
张新国,苏蕻,谭贵发,闫晓旺.
“3S”技术及其在林业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吉林林业科技,2008,37(6):21-25.
被引量:3
4
余兵,张利萍.
"数字林业"与3S技术的应用集成[J]
.林业勘查设计,2004(3):65-68.
被引量:5
5
刘明友.
GIS在林业中运用之探[J]
.消费导刊,2010(8):256-256.
被引量:3
6
孙美萍,党军宏.
Mobile Mapper-CX手持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S1):43-44.
7
吴晓芙,胡曰利.
林木生长与营养动态模型研究——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2,26(3):1-8.
被引量:19
8
张志云,蔡学林,杜天真,欧阳勋志.
江西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总报告)[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9(6):1-30.
被引量:13
9
王瑞兰,丛沛桐.
森林资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林业资源管理,2004(3):63-65.
被引量:1
10
夏朝宗,熊利亚,杨为民,刘喜云.
石林县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与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3):24-29.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75
1
赵玉国,张甘霖,张华,龚子同.
海南岛土壤质量系统评价与区域特征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3-15.
被引量:28
2
张萍,杨光滢,祁月清.
森林土壤标准物质的研究——标准值的确定[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2):183-188.
被引量:2
3
黄宇,汪思龙,冯宗炜,高洪,王清奎,胡亚林,颜绍馗.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199-2205.
被引量:97
4
王庆成,王春丽,张国珍.
落叶松纯林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22(6):24-29.
被引量:26
5
刘梦云,安韶山,常庆瑞,俞文政.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35-37.
被引量:20
6
宋会兴,苏智先,彭远英.
山地土壤肥力与植物群落次生演替关系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531-1533.
被引量:59
7
刘世梁,傅伯杰,刘国华,马克明.
我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研究的进展[J]
.土壤通报,2006,37(1):137-143.
被引量:150
8
黄佳聪.
武夷山典型红壤特征分析及改良措施探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63.
被引量:3
9
章海波,骆永明,赵其国,张甘霖,黄铭洪.
香港土壤研究 Ⅵ.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J]
.土壤学报,2006,43(4):577-583.
被引量:68
10
袁红,傅瓦利,王改改,张洪,邵泽峰.
三峡库区万州土壤质量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24-312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胡国华.
岭南林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调查[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06-207.
被引量:2
2
王景明,卢志红,吴建富,肖青亮,朱美英,王海辉.
庐山土壤类型的特点与分布规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6):1284-1290.
被引量:15
3
杨晓娟,王海燕,任丽娜,于洋,刘玲.
我国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12,43(4):972-978.
被引量:13
4
黄华蓉,董奇妤,杨亚慧,胡柔璇,陈红跃.
广东翁源青云森林公园6种林分土壤理化特性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5,44(2):135-13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任洪江,杨新兵,李淑春.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内涵的思考[J]
.防护林科技,2013,26(3):43-44.
被引量:6
2
丁园,余小芬,赵帼平,张奕飞,孙楠,杜有新.
庐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6):191-194.
被引量:17
3
杜有新,何春林,丁园,黄强.
庐山植物园11种植物的根际土壤氮磷有效性和酶活性[J]
.生态环境学报,2013,22(8):1297-1302.
被引量:12
4
张家春,贺红早,张玉武,刘盈盈,黄丽华.
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49-53.
被引量:7
5
袁勇,李小英.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5):75-82.
被引量:21
6
谢约翰.
庐山地区红壤剖面及养分状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169-170.
被引量:1
7
李明,李羚菱,郑茹敏,马瑞华,何平鸽.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土壤类型及特征研究[J]
.绿色科技,2016,18(10):154-155.
8
刘晓梅,李小英,袁勇,申佳艳.
Review of Soil Nutrients of Forest Nature Reserv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6):1412-1421.
被引量:1
9
邓小军,陈晓龙,唐健,王会利,韩华,徐永腾,何文平.
基于Nemerow法的森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J]
.草业学报,2016,25(7):34-41.
被引量:31
10
杨媛媛,陈奇伯,黎建强,刘佩琪.
滇中高原华山松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生物肥力特征[J]
.土壤,2017,49(1):90-96.
被引量:15
1
秦玉生.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定位监测站合理布局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1):118-119.
被引量:4
2
徐凤翔.
梦迴色季拉[J]
.人与生物圈,2002(1):10-16.
3
王淑元,林升寿.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1995,8(4):44-49.
被引量:5
4
刘海艳,魏江生.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F12):81-84.
被引量:7
5
冯建森.
胡杨在酒泉地区的分布特征及栽培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15(6):20-23.
被引量:1
6
朱永峰,周广勇.
混交造林应把握的关键时期[J]
.林业实用技术,2004(8):16-16.
被引量:1
7
刘进山.
福建天宝岩生态定位监测站[J]
.福建林业,2016,0(1):15-15.
8
翁怀锋.
福建省霞浦杨梅岭生态定位监测站[J]
.福建林业,2017,0(1):15-15.
9
朱鹏飞.
《四川森林土壤》研究报告[J]
.林业勘察设计研究,1992(2):12-17.
10
方升佐.
中国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308-2316.
被引量:169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