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种中药粉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考察4种中药粉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方法采用显微计数法测定中药粉针剂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目。结果配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结论中药粉针剂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在临床输液时应加以控制。
作者
刘磊
高静
张秀梅
机构地区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
出处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0期2511-2513,共3页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药粉针剂
显微计数法
不溶性微粒
输液配伍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1
陈怡,罗顺德.
注射用中药冻干粉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3,6(11):743-745.
被引量:10
2
赵静,方新林,孟力.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预防措施[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213-1213.
被引量:3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附录IXC.不溶性微粒检查法,2002:61-63.
4
丛永壮,李爱群.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的改进[J]
.淮海医药,2004,22(5):430-430.
被引量:1
5
王晓玲,翟丽华,邓平.
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84-38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朱祯禄,戴薇,何仲祥.
参麦冻干粉针的工艺实验研究及质量考察[J]
.中国中医急症,1994,3(1):35-37.
被引量:3
2
王世岭,刘清云.
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粒径分布谈输液滤器的开发方向[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2):71-72.
被引量:28
3
刘汉清,张余生,何玉宝,何亚维,顾峥荣,张建民.
中药粉针的试制及其与水针的质量对比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90-92.
被引量:7
4
王晋,马威禹.
丹参粉针剂的制备[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7(1):16-19.
被引量:4
5
肖凌风.静脉输液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30.
6
林顺 马集维.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中鞣质的检测[J].中草药,1984,15(11):18-18.
7
殷河源.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及防范措施[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2):94-94.
8
徐桢琦,关国雄,王豫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精制、去热原工艺[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15(2):154-156.
被引量:2
9
洪正元,孙学联.
pH值对穿琥宁冻干粉针剂溶解性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6):405-405.
被引量:2
10
吴雪梅,钟智.
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2):81-83.
被引量:169
共引文献
50
1
陆恩浩,陈依婷,何文秀,沙先谊.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不溶性微粒的评价[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0(2):31-36.
被引量:3
2
孔晓霞.
92例输液反应的临床处理措施[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4):77-77.
3
柳玉石,黄浩,唐星.
注射用脑脉清冻干粉针制备工艺的考察[J]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08(3):103-108.
4
柳丰萍,王红红,黄静,邹叶青,帅国花,梁满兰.
护士大安瓿掰折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9):56-57.
被引量:4
5
李外,冯宇.
浅谈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3):50-53.
被引量:5
6
金鹤.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J]
.上海护理,2007,7(5):55-57.
被引量:12
7
周小妹,吴锦明.
静脉输液中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28-329.
被引量:3
8
柳丰萍,邹叶青,黄晓英,黄一凡,罗发香.
两种大安瓿掰折法的比较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62-363.
被引量:1
9
邱志芳,陈勇,王龙虎,瞿海斌,程翼宇,刘雪松.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2):122-126.
被引量:23
10
詹丽茵.
冷冻干燥技术的中药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26-28.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31
1
杨丽丽,涂文婷,王良兴,张旭,张琴辉,范小芳,徐正介.
静脉注射微粒对家兔血浆TXA_2、PGI_2及肺动脉压力影响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3):260-262.
被引量:16
2
陈秋潮.
从安全用药角度看发展中药输液剂的必要性[J]
.上海医药,2005,26(4):149-151.
被引量:26
3
凌春燕,张晋萍,葛卫红.
我院2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2005,16(9):697-698.
被引量:153
4
李玉平,陈良珠,周权英,劳静华,王贞.
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临床探讨[J]
.现代护理,2005,11(7):533-534.
被引量:23
5
楼亚敏,林海丹.
药物输液配制后不溶性微粒的观察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9):1125-1128.
被引量:12
6
王群,余红,张艳姣.
中草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6,21(5):41-42.
被引量:8
7
杨珠英,邝惠冰,李雪球.
两种吸药方法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粒污染的探讨[J]
.护理学报,2006,13(2):57-57.
被引量:3
8
周玉珠,景子霞,于秋辉.
套管过滤型注射器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研究[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11):2979-2980.
被引量:4
9
黄贵平,王彬彬.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原因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401-403.
被引量:21
10
张长城,杨德贵,王宏强.
红外图像中弱小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研究综述[J]
.激光与红外,2007,37(2):104-10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3
1
康玉斌,邱俏檬,杨丽丽,贺彩芳.
中药输液微粒的来源、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24(10):2643-2644.
被引量:11
2
黄春梅,吴爵,何香玲.
浅谈临床中药输液不良反应的安全管理[J]
.河南中医,2014,34(B11):415-415.
3
顾亚雄,李志斌,周正义.
葡萄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识别算法研究[J]
.光学技术,2017,43(3):272-27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曾晶晶,傅海霞.
多爱肤敷料治疗四种中药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70-171.
被引量:1
2
刘惠娟.
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探讨[J]
.中外医疗,2014,33(4):149-149.
被引量:2
3
司继刚.
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解析及对策[J]
.中国药物评价,2014,31(1):42-45.
被引量:22
4
司继刚.
中药注射剂致热原样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药房,2014,25(19):1812-1814.
被引量:17
5
司继刚.
药物配伍禁忌致2例热原样反应[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0):1785-1786.
被引量:3
6
黄春梅,吴爵,何香玲.
浅谈临床中药输液不良反应的安全管理[J]
.河南中医,2014,34(B11):415-415.
7
林巧銮.
浅谈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170-171.
被引量:3
8
陈亚淳,陈长蓉,罗元国.
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6):1235-1239.
被引量:7
9
黄春梅,吴爵,何香玲.
浅谈临床中药输液不良反应的安全管理[J]
.环球中医药,2015,8(S1):114-114.
被引量:1
10
张元苾,方枫.
安全防范措施在门诊中药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160-161.
被引量:2
1
李大平.
显微计数法检测双黄连粉针剂不溶性微粒[J]
.黑龙江中医药,2003,32(4):53-54.
2
谢子任.
双黄连粉针剂的组分及药用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46-147.
被引量:3
3
刘汉清,张余生,何玉宝,何亚维,顾峥荣,张建民.
中药粉针的试制及其与水针的质量对比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90-92.
被引量:7
4
赵荣贤,钟卫.
几种中药针剂与输液的配伍[J]
.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25(5):412-412.
5
储雪蓉,汤迎爽.
5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
.中医药导报,2013,19(6):84-85.
被引量:2
6
戴敏.
临床输液非治疗效应因素及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16-1117.
7
苏果.
临床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16(1):00142-00142.
8
张峻,刘炜.
红花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
.海峡药学,2003,15(2):19-20.
被引量:1
9
王晓斌,于锋,刘飞.
丹酚酸B对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1):42-46.
被引量:13
10
陈伟,李贺敏,李存玉,彭国平,郑云枫,李红阳.
三苷粉针中热原去除工艺的筛选[J]
.福建中医药,2012,43(2):40-41.
被引量:1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